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原壤是一个人名,是鲁国人,孔子的老朋友,但是这个人跟孔老夫子的思想是大异其趣,不一样,但是他俩却是知交。“原壤夷俟”,“夷”是踞,“俟,待也”,就是等待。踞是坐的姿势,就臀部坐在地上,然后两个脚就这样张开,膝盖弓起来,就像一个畚箕一样,很难看,不符合礼。《弟子规》上讲“勿箕踞,勿摇髀”,就是让我们坐有坐相,不要像个畚箕那样两脚叉开坐在那。那我们坐在椅子上还好点,古人是坐在地上,就更难看。摇髀,那腿还在摇,摇来摇去很难看,一点威仪都没有。原壤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点不修边幅。孔子去拜访他,“原壤夷俟”,夷就是像个畚箕那样踞坐在那,俟就是等着他,等着孔子进来。本来按照礼应该是出门迎接,客人来了应出门迎接才对,他不然,就坐在家里头,坐的姿势又很难看,箕踞以待。
孔子是非常注重礼仪的,看到原壤这个样子,所以很不客气,当众对着他的弟子们就说了原壤三件事。“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这第一件事是“幼而不孙弟”。就是讲原壤年轻的时候就不遵守孙弟之礼,他不谦顺,不恭敬长上,也就是孝悌这个悌道做得不好。
第二件事是“长而无述”。长大了,又不能够去专研学习圣人之学,所以无所阐述。我们要注意这里用的字是无述,没用说无作。因为孔子是讲求“述而不作”,对圣人之学我们只学习,学习之后学有所得了,我们阐述圣人的教诲,但是绝不要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只是转述,转述不是创作,因为我们讲述的意思跟圣人是一脉相承。创作是自己的意思,不是圣人的意思,所以孔子是述而不作。实际上圣人的意思已经很圆满,圣贤教诲是性德流露,没有丝毫的错误,我们只需要认真的学习、认真的力行,去体证。
第三件事是“老而不死,是为贼”。这个贼,何晏批注是说“贼害”,也就是对人没有益处,反而有害处。这个话批评得很严重,就是骂得很狠了,这个人老了还不死,对人一点用处都没有,反而是妨害人了。孔子说罢,“以杖叩其胫”,“叩”就是轻轻的敲,就等于是责打他。当然不是打得很厉害,叩是轻轻的敲他。“胫”是脚胫,就是小腿。因为当时原壤是双手抱着膝盖,坐在那地上箕踞而坐,不起来,孔子进来了,拿着个拐杖,孔子当时也应该是年纪很大了,拿着拐杖,见到他这副德性,说了这三句话,然后责打他,敲他的小腿。
“老而不死是为贼”,是孔子责备原壤叉的愤切之语。而不是说原壤老了就应该去死,不死就是贼。所以意译作“老了还给别人做坏榜样却不去死,这是个害人贼啊”,这样就指明了孔子的本意,即:人老了更应该给别人做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