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20自我观察日记 第184-185天/1825】表现:7分
体验:
情绪压抑。怀疑当下看到的自己是否真的自己。工会集体活动,去和回来车上都听音频睡觉。骑自行车,晒太阳,情绪都调不起来,走进看清自己的怪圈,彷徨,郁闷。
沉浸度低。阅读《自我的本质》的前言、结束语、致谢语以及译者“你以为你以为的你就是真的吗?”,自我可能是“幻像”……作者致谢语中一句话“写这本书时,最难的就是我需要强迫自己面对“自我的幻象”,撕破伪装,直面我的一生。这些时刻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懦弱,虚伪,不安以及缺乏的正直、正派。那些被自我的幻象隐藏得很好的阴暗面都被暴露出来了。对于习惯性被自我幻象蒙着眼睛的人,这本书估计很难下咽。但是,我仍然认为人们有必要时常审视一下自己,拷问一下自己的心灵,这才是活着的意义。”,当下真切体会到:其实人被自己蒙蔽着过日子真的很好,清醒着确实挺可怕。
学习和发现
1.《自我》最后一章检视阅读完成,有第一遍过去的兴奋。听从永澄老师的方法,分开练习检视阅读和卡片法阅读,第一次完成了检视阅读本章,还做了3章卡片。不再因为一边要练习卡片法需要去关注细节,一边又要检视阅读不在一个点上逗留,而让自己心乱而影响沉浸阅读效果。今天还特地对自己的乐观度和自恋情况做了测试,乐观19分,自恋2分。影响人心理健康的关键除正确认识自我的理论外,适度的积极错觉也能让人心理健康,从中看到了积极感觉的意义。
2.积极乐观与现实消极。跟孩子交流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正确认识自己并不是唯一绝对的方法,积极情绪也是,这是孩子口中曾说到的“欺骗自我”。孩子却说,积极心态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是少数人的特质。我说这个可以习得,他说这个很难。就像读书一样,道理需要你去悟,即便再好的老师,你自己开悟不了都得不到。孩子认识到的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说到底,孩子就是告诉妈妈一个道理,不要动不动就去给别人讲道理,别人要得到需要他内在有才行。他人没有时,就是你再费心也是白费。
3.高危情境影响情绪:为啥总会去感知别人的需要而放不下?是自己想的太多?自己为啥会产生那种怕靠得太近而承受不了分离之苦,又怕离得太远,感受不到心与心相近的安心?问这种低落情绪来自哪里?是什么在阻碍自己?是害怕失败吗?no!是害怕不能坚持?no!害怕要去选择不是内心真的想要,而又半途而废。“自我”其实是“幻象”,外界环境,他人的作用的巨大是这段时间深刻体会到的。
改正措施:
①做好当下。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既然不怕失败,选择错了,重新来过就是。
②减少对他人关注,先安内。
2日青蛙完成情况和分析
1.按时完成阅读《自我》〖√],当下卡片法,检视阅读,沉浸度加强,8.5分。做了3张卡片,与心理健康,幸福相关。
2.阅读1h《自我的本质》沉浸度6分,检视阅读。
3.自我观察记录[√]
4.骑单车+跳操[√]
5.联系物流[√]+拿药方
行为坚持规则
保证(生活):
①睡觉+冥想:6小时晚间睡眠时常(正常保证10:00前睡,特殊保证11:00前)+午休30′+冥想10分钟
②运动:一周3-5次运动(跑步5km,平板2组+跳操2组)想象期望行为发生的未来美好画面。
③陪伴家人
④休闲娱乐+清洁整理房间(周末娱乐活动:电影或外出爬山等)
保证学习:
①每天沉浸阅读1小时(先把检视阅读作为第一目标练习) [选最好奇的点卡片法阅读]30分钟
②自我观察记录:重点关注学习与健康不平衡的问题行为(想法,情绪,行为)。
③晚复盘+计划第二天青蛙事件。
④当要选择新的行动目标时,首先问自己的现状,特别是时间精力!
⑤重点关注:高危情境+自我调节
⑥思想一致性是理想状态。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