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之“三昧”

语文教学之“三昧”

“三昧”本是佛家修行的重要方法,拿来作为题目有两个原因:一是作为语文教师,我业务的“修行”走的是读书、研究和交流的路数,这在数量上恰恰是三个;二是我的家乡河南民权县是文哲大师庄子的故里,庄周思想和佛教契合,以此为题可以彰显地方文化特色。

读  书

   1988年师范毕业后,我自愿到乡里最偏僻的初中教语文。那个学校,“天高皇帝远”,领导极少检查,偶尔光顾一次给教师的感觉与其说是惶恐,倒不如说是惊喜——“有客自远方来”嘛!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度过了三年田园牧歌式的教书生活。教师们信守“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老庄哲学,彼此间极少听课评课。记忆最深的是夏天和学生一起居读背书;春季和学生一起在麦田拔草;秋夜骑自行车一前一后带两个学生去村子里看电影,半夜回来时不小心栽到路边的沟子里;冬日在破庙一样的办公室里抱着用砖土垒成的火炉,捧读上师范时买而未读的《红楼梦》;语文知识积累了不少,教学法方面的书籍却很少读到。

   1992年,我调入乡一中教语文。那里教研气氛浓厚,频繁的业务活动激发了我教学研究的热情。1995年,同事给了我一本书:魏书生写的《语文教学探索》。一气读完这本书后,我犹如醍醐灌顶:语文教学竟有如此迷人的魅力!“适我无非新”,自此,我开始了自己的“语文教学探索”。一晃10年过去了,2005年4月,我应中国教育学会之邀,到陕西韩城的司马迁中学作语文教学报告。没想到,同去作报告的竟有魏书生老师。以这样的方式与心仪的大师晤面,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无论人的起点多么低,只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经过一段时间,就一定会有巨大的改变!

   即便是乡镇的一中,信息仍然很闭塞,找一本语文专业书并不容易。我接触语文教育理论主要靠语文教学类期刊,这些期刊虽然投送不及时,甚至常常丢失,却是珍贵的“学术大餐”,让人受益匪浅。借助期刊上提供的信息。我还邮购过一些书,印象最深的是开明出版社的《“三老”语文教育论文选》。对我来说这是一本语文教育理论的入门书。或许是“取法乎上”的缘故,我也“小试牛刀”,发表了几篇表达自己语文思考的文字。

   2003年,我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有机会读更多的书了,许多书真是爱不释手。一本《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我竟一字一句读了三个月,记下了几万字的笔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理论和实践占据了我的精神世界: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追求意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学理念,“敢探未发现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勇气,“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实践精神,犹如一把把火炬,在我心里燃起了责任的意识和革新的勇气。

   读硕士期间,买了几百本书,细读了其中的几十本,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佐藤学的《课程与教师》,郑国民的《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等。几十本书读下来,真有些脱胎换骨的感觉。

   读书可以健脑,也可以养心。农村学校的生活冷清单调,读书的效用是静中取动,丰盈心灵。春天的早晨,我在农家的果园里逐步,听鸟儿啾唧,用琅琅的书声伴它们唱歌;夏天的中午,我躺在微微润湿的树阴下,脸上盖上一本书,琢磨绿苔的梦想,品味蝉噪的静谧;秋天的下午,我在旷达的蓝天下吸吮书卷的香气,倾听落叶的回声、归雁的长鸣,心灵不知不觉地进入物我两化的意境。繁华的京师学府生活丰富喧闹,读书的效用是动中取静,单纯心灵。夜晚11点被管理员从阅览室或图书馆驱逐出来,看着都市的车水马龙,闪烁霓红,心情却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格外地平静,这岂非理想的意境!

   然而教师的生活毕竟不是浪漫的旅行,我常常听到同事这样的抱怨:工作忙得让人发疯,谁还有时间读书?对此,我同情却不敢苟同。宋人欧阳修读书靠“三上”。即“马上,厕上。枕上”。厕上读书,有碍观瞻;而“马上”读书,却可大力推广:它可以消解旅途的劳苦和等待的焦虑。走千里路,读百页书。肉体和灵魂都找到了归宿,何乐而不为?至于“枕上”读书,简直就是享受了。因为妻子也是语文教师。我们常常坐在床头,一人一书,一问一答,一谈一笑,谁敢说这不是和谐社会的榜样。因为不择地点,所以抓住了时间。“冬者夏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晋人董萱的“三余”之法,也让我收购了大量的“剩余”时间。

有人慨叹人生如棋着着险,我却觉得生活如书页页新。

研  究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有助于实践。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诗:“用书如用刀,不快自须磨;呆磨不切菜,何以见婆婆?”告诫我们不要做“吊书袋”和“两脚书橱”。实践,读书,实践;行而知,知而行,循环不止,才能具备研究的精神和意识。从1995年开始,我先后尝试了形象化板书、口头作文、单元教学、口语交际、课堂提问艺术、课外阅读和叙事语文等多项实验研究。从模仿到创新,从微观到宏观,从杂乱到规范。从自发到自觉,从粗糙到精致,从参与到主持,从迟疑到坚定,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冲锋,从半途而废到善始善终,寻寻觅觅中,磕磕绊绊中,我确立了“叙事语文”的理念。机会,源于准备。1998年,经过多次申请,我获得了参与河南省教研室主持的课题《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研究》的研究机会。2006年,河南省中学语文教研员孟素琴老师亲自点将,把课题《语文课外阅读研究》的研究交给了我们学校。

   研究不能怕挫折。2004年,我选择了“叙事语文研究”作为自己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带着改革的激情和憧憬,我回到民权县程庄镇一中开展实践研究。理论的设想犹如草原上的蓝天澄碧开阔,而现实的状况则像山上的小径坎坷曲折。在新学期的第一次校务会上,我的改革提议就遇到了麻烦:几个同事担心课程改革影响学校的升学成绩,怕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损失,提出了很多质疑,会议在激烈的争论中不欢而散。这让我体会到了课改的艰难:我做校长的尚且遇到如此大的阻力,普通教师开展实验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但是,我并没有泄气,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语文课放开则活,封闭则死,语文课程改革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而且,我当教师时尚能“独善其身”,做了校长就必须“兼善天下”。但是,改变同事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时间和过程、榜样和行动。这样一想,对阻力和挫折就处之坦然了。一番耐心的游说之后,我终于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同意,在全校范围开始了实验研究。

   研究贵在创新。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叙事”就是讲故事。“叙事研究”自然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研究。由于叙事研究具有实践性、情境性和反思性,因此备受教师和研究者的欢迎。叙事研究的方法用于教师并不难,随笔、日记、博客、观察、录像等都容易施行。然而,教学的终极目的毕竟是为了成就学生,如何把叙事研究方法和学生的听说读写联系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一度成为困扰我实践的难题。我搜索查阅了大量文献。并未发现相关的介绍。看来方法只有自己想。连续几个周末,我徜徉在校园的甬道边、操场上,在秋日下“发呆”,在秋风中“冥想”。突然,一个念头浮现脑海:小时候,听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八音盒”节目,我们为什么不能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语文故事盒”,让学生自己记录自己的生活。经过实验教师们的一番讨论之后,学校很快出台了“程庄镇一中语文故事盒”评价方案。从此,“一教三本”(一本教材、一本课外读本、两本文学名著),“一站三报”(校园广播站、《晨曦校报》、黑板报、手抄报),日记,读书笔记,小制作等被一一收集整理。“语文故事盒”成了学生自己的“精神王国”。“语文教育叙事研究”,实实在在地走入了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我的脑海中,也逐渐清晰地浮现出“叙事语文”的轮廓。

   研究离不开团队合作。教育是一个最需要合作的事业。“叙事语文研究”起始的一个月,我听遍了全校20位语文教师的课,天天泡在教室里,听课,录像,评课……在深入的课堂观察之后,我惊讶地发现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都蕴含着研究的潜质。教师之所以“才美不外现”,主要是没有被发现。没有可以施展的空间。发现了这个秘密之后,我立即给语文教师做了详细的分工。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日记展示课”、“实践活动课”、“自主阅读课”和“阅读指导课”相继成型。教师们在付出艰辛的努力之后,也品尝了收获的惊喜。在这个实验的团队中,我和教师们也建立了更为融洽的关系。记得我讲公开课《强项令》时,针对课题中的“强项”两个字,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此问一出,学生寂然,出现了“冷场”的尴尬局面。评课时,范银霞老师直言不讳地说:“这个问题设计得不好!这样问,会让学生在‘现代汉语’四个字上打转转。如果是我,会这样问学生:请问你有什么强项?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自然就很容易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这个精彩点评,当即被我奉为“经典”。范老师因此成了我的“一问之师”。

研究的价值在于积累和反思。“叙事语文研究”开展两年多来,我本人积累了7本教学日记,其中2004年至2005年写的4本教学日记成了我硕士论文的蓝本。硕士论文构思时,我一度觉得无从下笔。在冥思苦想而无所得之后,我想起了自己的教学日记。翻开一本本的日记,记忆复苏了,灵感激活了,我竟文思泉涌,一边教课一边写作,在一个月内完成了六万多字的论文。由于《教育时报》和《现代教育报》等教育类媒体的宣传,一年来经常有省内的学校来程庄镇一中参观学习,虽然他们也听我们语文教师的课,但最佩服的还是我们丰富的材料积累、教师的随笔和日记、学生的语文故事盒、班级的手抄报合订本等资料。这些资料归类整理,洋洋大观,成为我们学校语文教学的最大亮点。积累见功夫,积累出成果,学会了积累就学会了扎扎实实地“过日子”。

交  流

   读书是最方便的思想交流方式。除此之外,我还积极寻找其他的交流方式,尽可能不放过任何一次和同行交流的机会。一个会议,一次学习;一节课,一本书;一席谈话,一次邂逅;一句鼓励,一次发言,都可能成为我们专业成长的契机。

   2000年我在安阳参加“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研讨会,主持人甘其勋老师让我即席发言,在逾千人的讲台上,我说了些什么已经无从记起,而当时的局促和紧张却印在了心里。从那时开始,我便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即席发言能力。2006年10月,在孟素琴老师主持的河南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我又被点名做即席发言,这次,我终于体验了一次愉快而成功的发言感受。

   2005年3月,我所在的程庄镇一中承办了民权县“叙事语文校本研讨会”,全县三百多位语文教师出席了会议。一个条件落后的乡镇中学,却成功组织了如此规模的会议,这在商丘市语文教学界都引起了震动。

   2005年8月,河南省教育厅和《教育时报》联合组织“中小学课程改革巡回报告”,我在第一站卢氏县的演讲很不成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以后,却产生了轰动效应;之后,我开始让我的实验教师去作报告,因为我相信。报告的过程就是业务交流的过程,就是智慧碰撞的过程,就是情感融合的过程,就是业务提升的过程。

读书长智慧,研究出成果,交流生动力,是为语文教学之“三昧”。

--

                  申宣成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南三路12号

                  邮编:450016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524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813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1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8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7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3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9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7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8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2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8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9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6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03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0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