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游历四方的士人靠书画维持生计,在京城娶了一个小妾,非常喜爱她。有时参加宴会,一定会在袖子里藏着水果点心带给她。小妾也和他相处得很好。不久士人病重,对小妾说:“我没有家,你没有归处;我没有亲属,你没有依靠。我靠笔墨为生,我死了,你另嫁他人,是形势所迫,也是常理。我没有留下债务拖累你,你也没有父母兄弟牵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可以不接受丝毫聘金;只和娶你的人约定,每年允许你祭奠我的墓,那我就没有遗憾了。”小妾哭泣着接受教诲。娶她的人也如约答应,而且很爱她。然而小妾总是郁郁不乐怀念旧日的恩情,夜里一定会梦到前夫同床共枕,睡梦中有时喃喃说梦话。丈夫察觉后,悄悄请术士用符箓镇住。梦话停止了,但小妾的病逐渐发作,渐渐变得缠绵病弱。临死时,用额头叩击枕头说:“故人情谊深重,实在不能忘记,您是深知的,我也不隐瞒。昨晚又梦见他说:‘长久被驱赶,如今得以再来。你病成这样,为何不一起回去?’我已经答应他了。能请求您格外施恩,把我的尸体送回他的墓旁,我会世世代代,结草衔环来报答您,这不合情理的请求,希望您考虑。”说完就去世了。丈夫也是豪爽之士,感慨地说:“魂魄都已经去了,留下这遗体有什么用?杨越公能够重合乐昌公主的镜子,我难道不能让你们在地下相聚吗!”最终答应了她的请求。这是雍正甲寅、乙卯年间的事。我那年十一二岁,听人讲述,而忘记了他们的姓名。
我认为再嫁,是辜负了前夫;嫁了又有二心,是辜负了后夫。这个妇人进退都没有依据。何子山先生也说:“因怀念而死,为何不如殉情而死呢?”何励庵先生则说:“《春秋》对贤者要求严格,不能用士大夫的道义来衡量女子。为她的遭遇悲哀是可以的,怜悯她的心意也是可以的。”
读后有点纠结,对一个人的要求,用什么道德标准,古代有自己的规则,那现在的看,就有点离谱,全当传说看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