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谈到孤独。常说,人生是一场孤独的修行。谈到孤独的时候,不得不谈到另外一个词,孤单,用英语单词可能表达地更加直观,孤单——alone,孤独——lonely,前者形容的是一种落单的状态,而后者形容的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当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时候,是孤独;而张楚高唱“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的时候,可能仅仅只是孤单。
周四,新接手工作的那位同事发来做好的4月的工资表,我核了之后有问题,就通知她让她改正,半罐子都算不上的她又开始各种不服,于是毫无悬念的,我们去找领导理论去了,正职的领导也不懂薪酬,又把副职的老头叫过来一起讨论,副职的那个说好听点叫老同志,说难听点就是混退休金的,word文档,excel表格都搞不定,还指望他懂这些专业知识?
副职的这个老头唾沫横飞的在我面前口若悬河,我静静地望着三个对薪酬体系一无所知的脸,内心绝望而崩溃,此时此刻,我感觉到深深的孤独,这就好像有一个天然屏障,我虽然在人堆里,可是我跟他们的世界是隔离的。
我忍无可忍打断老头,“完全就是胡说八道!”三张脸愣住了,正职说:“老吴,打电话问人力资源公司,人家是专业搞这个的,看看究竟怎么处理。”副职打电话求助,我从椅子上站起来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领导办公室。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我关上门、反锁、坐下后,居然泪流满面,我心里一边骂另外三个人白痴,要辩论好歹也先拿专业知识武装一下自己;一边骂自己玻璃心,毕业好些年了居然还为这档子破事哭鼻子。有人敲门,我也不理,后来收到领导的微信,大致意思是,我是对的,按我的建议执行。同时,领导也表示了自己的抱歉和尴尬。
周国平在《爱与孤独》中提到过:“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者都属于灵魂。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如果这财富也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所以,前提是灵魂的富有。”我很喜欢这段话,但这是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是,物质富有下的精神贫瘠,所以,周国平先生描述的这种沟通中的快乐缺少灵魂富有这个必要条件。
在我有限的经验和认知里,无论是工作伙伴或是两性关系中,沟通中的快乐源自于被理解、被懂得。当处于不被理解、不被懂得时,继续沟通,只能陷入深深的孤独,沟通中的快乐便无从谈起,“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与其陷入沟通中的大孤独,倒不如停止无谓的沟通,一个人孤单的怡然自得。也因此,我倒觉得,孤单中的大快乐比沟通中的大快乐要来得容易得多得多。
人是有社会属性的,没有谁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而即使人身处于这个人潮攒动的社会,即使人山人海,但实质上,也还是你一个人,很多事情,需要你一个人去面对,很多感受,也只有你自己能体会。没有人能真正安慰另一个灵魂,快乐,是自己的内心创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