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爱安逸的生活,没有压力,很难激发前行的动力。如这八项拖延症状,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中枪,如此说来,拖延确实是人类最大的顽症,毕竟,惰性是一个很难抵抗的诱惑,一旦形成,便像影子,不易摆脱。
拖延既影响工作又影响生活,从身边人或事上可以看出,萨缪尔.约翰逊将它描述成“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具有的重大弱点之一”一点也不为过。确实,它让人们耽搁了要做的事情的同时,也给心理带来了负罪感和精神负担,任务没有完成,又让时间变得更加不可确定,对号入座,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痛苦经历。
拖延让人摇摆不定。曾听一名初三学生到了中招临近,才痛苦的对家长说:这几年我是既没有玩好,又没有学好,真亏呀!
究其原因,就是在学习时总想着时间还多着呢,能拖一天是一天;在玩的时候内心并不安宁,自己也知道还有未完成的任务,拖到最后就剩下悔不当初了。
想来这拖延的习惯极其可怕,从学生一直蔓延到成人的世界。
心理学家将拖延进行分类,特征拖延和状态拖延。
道理我们都懂,为什么还是摆脱不了拖延的束缚?其实就是人与人习惯的不同。有人“今日事今日毕,做事有条理”,有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就是这样的不同习惯,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差别。
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每个人似乎都明白,但真正能够这样去做的永远是少数。难道我不知道拖延症不好吗?当然不是,可这并不代表我就不会拖延。
时间都去哪儿了?歌中这样唱道: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是的,时间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韶华易逝,但我们留给重要的事情上有多少时间呢?值得反思。
猎豹CEO傅胜曾经说,人和人之间唯一差别就是认知。所以建立一个让自己不断有上升空间的认知体系很重要。其实并不是事情做得多就能够成功的快,而是每次只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才能让事情变得更加顺利。
一鼓作气的好处在于做事的连贯性,能使做事效率更高,做事的精神投入更集中,而拖延影响到的是思路被打断,再次进入状态慢,容易分心。
不到最后一刻就难以完成任务,这是大多数拖延的人的工作状态。的确,很多时候,自己也会有这种心理,压力没有积聚到一定程度,完成任务的动力就小到无法让自己开始行动。
反思。
杨绛先生在给迷茫的年轻人的回复中说:你就是做的太少,而想的太多。确实如此,一切成功的基础都来自于行动,再完美的计划,不付诸行动,都是空谈。
当拖延带来的痛苦远没有娱乐、刷网页、逛街等带来的快乐强烈时,我们就很难把自己从那种简单的快乐中拉开。其实此时,内心里仍会纠结要马上改掉拖延的习惯。
懒惰使人像提线木偶一样,被拖延症操纵,要想不被看似美好实则陷阱的拖延心理诱惑,一定要有反制方法,让自律和他律一起进行,以达到克服拖延,及时完成任务的目的。
很多时候,化整为零是一个有效制止自己拖延的好方法。一个艰巨的任务貌似不可完成,心理上就会感觉它像一块巨石一样挡在前进的路上。而如果把它细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模块,然后及时给自己鼓励,一关一关去完成,最终达到目标就不是梦。
曾经在一个问答中看到有人提问:工作二十年了,想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但又怕自己学不会,怎么办?我想,就这个问题,如果这个提问的人作为旁观者,一定会给出自己清晰的回答:不去做,怎么知道自己学不会?给自己信心,走出学习的第一步,你就会知道如何调整下一步该怎么走!
是的,很多时候,就是我们身在局中,把困难想象的无限大,把自己的能力想象的无限小,于是自己吓住了自己前进的步伐。此时,唯一该做的,就是用心体会自己的优势,给自己找到信心,先努力走出第一步,慢慢激发出自己的潜能。
这个实验证实,自律的人在一生发展的过程中是何等重要,正是由于自律,才使该做的事情得以圆满完成,所以,自律就是反制拖延的法宝。
学习、行动、反思、修正、总结,这是改善自己工作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最有效的途径。而文字记录,又是减少大脑内存,不让过多的事情扰乱自己心绪的有效手段。
行动!行动!行动!
行动的好处是任务如期完成、心情舒畅、工作轻松;拖延的坏处是任务堆积、内心负罪感强烈、工作压力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做过家务的都会明白,真正开始去做时,其实整理出来一个干净的环境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而最难的只是开始的第一步。
综上所述:
可以这么说,自律是一切成功的基础。试想,一件事急需要做,而不自律的人东游西转,拖延着不去做,这件事会自动完成吗?结果我们不用想都会知道,除非有人代替我们做事,否则,任何一件事,哪怕只是喝口水这样的小事,我们不行动,都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自律就是给自己一个做成事的态度,自己管理自己按照该做的事情去行动,才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自律不在你想的多美,而在于执行力有多强。想的再美,不行动,都是梦;执行力强,去做,就有成功的希望。这就是自律的重要性。
拖延是打败自己完成任务的强敌。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一位印度老人对他的孙子说:人身体里都有两只狼,它们残忍的互相搏杀,一只狼代表愤怒、嫉妒、骄傲、害怕和耻辱,另一只代表温柔、善良、感恩、希望、微笑和爱。小男孩着急地问爷爷:那哪只更厉害?老人回答:你喂养的那只。
反思,我认为故事里的一只狼代表所有不美好的事物,比如拖延、懒惰与懈怠;而另一只代表世上所有美好的东西,比如自律、行动与坚持。喂养的是是行动,我们就一定能像爱惜生命一样珍惜时间,像拍死苍蝇一样杀死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