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实际决策的理论中,最有名的是行为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提出的前景理论,他们因此也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前景理论最核心的观点是,人的决策依赖于参考点。举一个例子,假设自己住的房屋是恒温的,对温度没啥感觉,但秋天当走出房屋的时候,一阵风吹过,会觉得有点小冷,因此房屋的温度就是参考点,在外面待一段时间之后,对温度又没什么感觉了,此时户外的温度就成了参考点。
人本身就是通过变化体验生活,生活中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应该迎接变化,体验变化。什么是幸福,是大家都关心却又比较困惑的问题,其实幸福就是效用,幸福是效用的生活化表达,那么幸福究竟是啥呢?按照之前的期望效用理论认为,效用是财富的增函数,也就是说财富越多,效用越高。虽然随着财富的增加,效用增加效果越来越慢(即边际效用递减),但无论怎样,财富水平高时效用肯定比财富低时的要高,但实际情况可能与这个不符。
假设朋友B投资收益获得了1万元,他高兴不高兴呢?传统期望效用理论,B当然是知道自己是否高兴,因为这1万元的绝对值带来的效用是确定的,但实际场景中,B会先看看其他朋友都收益了多少,如果朋友收益得了5000元,B就高兴;但如果朋友都收益了3万,B就不高兴。此时朋友的收益水平就是参考点,前景理论认为,效用并不取决于财富绝对值带来的感受,而取决于跟谁比,也就是参考点的位置。参考点不同,效用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