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已经坚持阅读两三年了,可能是18年的时候开始的,那时候喜欢用网易蜗牛来看书,后来觉得网易蜗牛版权不全,就转到了微信读书。微信读书用了很长时间(大概几个月吧),感觉都很好,直到我读到了一本书,叫《穷查理宝典》,这本书真的让我醍醐灌顶,我现在仍记得当时读到这本书的激动和充实,当时的我就觉得这么好的书,我一定要买一本收藏,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其实在我刚开始在地铁上拿出一本实体书开始读的时候,内心总是感觉很异类,毕竟周围的人都在低头休息或者玩手机,自己掏出来一本书埋头开始看,感觉总是怪怪的,这种感觉可能持续了有一个月吧,我也忘记了自己是怎么突破这个心理障碍的,现在已经没有这个感觉了,有时候刚上地铁坐下之后就从书包掏出一本书,如饥似渴的阅读,直到半个小时之后才发现已经到站了,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一转眼已经买了很多很多书了,其实直到前段时间我也不太清楚,为什么自己一定要买实体书,最开始的理由是,很多好书希望能够反复阅读,但其实两年过去了,自己读的书越来越多,想读的书就越来越多,最后买的书就越来越多。因此每次读完一本书之后,就会迫不及待的想去读下一本新书,那些曾经让我很感动或者很受益的书,就始终躺在书架上,不曾被再次翻开。
直到前段时间,偶然的机会,在读完《狼图腾》之后,把它放回书架,手在书架上一本一本书的划过,突然就鬼使神差的拿起了《富兰克林传》,这本书是我当时用微信读书来看的,看完之后觉得这本书很好,很受益,就又买了本实体书,其实书买来之后一直没有再看过了。这次就再读他一遍吧。
重新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却感觉这本书像新书一样,也许很多重要的事情或者很有感触的话会有印象,但是整体却基本已经忘光了。这让我很难受,突然感觉自己读书的积累不应该只局限于书架上书的数量上,也许还应该有其他的积累呢。
于是我就想,读完一本书就留下点什么吧,做视频太复杂我也不会,那就写文章吧,挑来挑去,选择了简书的平台,我觉得不错。那就开始吧。
就从现在开始吧!
也许写出来的内容不会有人看,但是这些也不值得关心了,只要按照自己的心得,细细的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就好。
读书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一直在不断赶路,不断往前走,很少停下来,慢下来,好好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慢慢读书,记好笔记,然后慢慢写读后感。
相信慢下来之后,一定会更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