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好去“在张桥等你”,早一起,天阴,多少有些减了热情。但有约在先,还是准时到了集合地。一下车,天有些阴沉,间或一阵风起,顿感秋风萧瑟,减了不少游兴。旭东友说有一处画眉泉值得一去,听名字想必是个不错的去处,于是脚步又变得轻快起来。
画眉泉在张桥村西的山里,一条修整过的柏油路向西进山,预示着开发的脚步正向前迈进。山口有护林把门,得有“自己人”打招呼方得入内。道路向山里延伸,两边翠竹遮荫蔽日,满目青翠,鸟鸣欢畅,而四无人声,独享这一片山林,着实惬意!柏油路的尽头,左拐,沿山路上山,不到半山腰,有三株青桐树矗立在路口,古画眉泉就在这里。眼前一片凄清幽寂,在野树乱枝的迷离中先见到“古画眉泉”题刻在一台地崖壁间,右手里崖脚有泉流细小,在岩隙间盈盈而出,在枯叶中潜行,滴下时有汨汨之感,远看则只见幽幽的一片湿润,这不起眼的小石洞就是古画眉泉了。虽然颜值不高,但略考其出身,竟也可称名胜,崖壁间众多散落的摩崖石刻诉说着一切,清代大医家徐大椿隐居于此。徐大椿(1693一1772),一名大业,字灵胎,晚号徊溪道人。江苏吴江人,他工文词,通晓音律、水利等学,尤精医学。徐大椿晚年隐居在古画眉泉,潜心著作。 袁枚在《徐灵胎先生传》中述:“先生隐于徊溪,矮屋百椽,有画眉泉,小桥流水,松竹铺纷,登楼则太湖奇峰,鳞罗布列,如儿孙拱侍状。先生啸傲其间,人望之,疑真人之在天际也。”
徐大椿也曾作《画眉泉记》云,“吴山七子墩之下,有画眉泉者,缘此泉离姑苏台只二里,吴王游览于此,尝取水应宫中之用,此泉之所以得名画眉也。”原来此泉为吴王汲而用之于西施梳洗,因以名“画眉”,这多少有些民间传说的味道了!《画眉泉记》又云:“得破屋数椽,墙摧瓦落,泉在屋旁,屋内有碑,剥苔审视,知为高僧子山所辟。”可见徐大椿来隐前,画眉泉本有寺庙,历史就更为久远了。徐大椿既是名医,往来者自然也不乏名人,读崖间题刻,果然有袁枚所题“仙境”,钱大昕所题“云壑”,另可辨“可以濯我心”、“面壁忘机”、“不信在人间”、“云霞泡影”、“妙境依空”、“悬崖滴乳”、“棲迟空谷”.....能想象当时有亭翼然,有池深邃,文人墨客悠然而来,吟咏啸傲其中之盛况。如今只有枯藤蔓枝掩其迹,飞鸟松风叹其幽,幻影而已。今日见识全在不经意间,实为有缘!我们本意四处走走,并无寻幽访古之意,却在无意间掀开了历史尘封的一角,与乡贤来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偶遇。又在无意间结识了一位叫阿庚的老人,在我们面对古迹迷茫之际,突然的出现,为我们讲述画眉泉的往事。让我们感兴趣的是,老人已是86岁的耄耋之年,仍天天爬山,一如泉边的青桐,身板清健,写得一手美文,玩得了微信、微博,一点不输年轻人。快乐生活,年龄真不是问题!我们已加了好友,以后去找他。2017年10月29日(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