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周一中午,偶尔打开电视,某卫视午间新闻档播出了一连串的惊悚消息:
意大利埃特纳火山爆发;
美国又发生了枪击案;
哈尔滨一家酒店发生火灾,多人遇难;
某小区居民坐在长椅上系鞋带时,被一只无牵引绳的哈士奇吓成十级伤残;
还有这几天一直引人关注的顺风车司机杀人案……
搭个车就可能搭上性命,
住个酒店就可能葬身火海,
坐在路边长椅上偶一抬头,就可能与大型犬种四目相对……
让人感觉这个世界上危险不处不在,危机四伏,令人防不胜防。
真是应了那句话,明天和意外说不准哪个首先到来。
心理学认为人们对于安全感的需求,仅次于活下来的基本生理需求。
也就是说,当人确认自己活着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全问题,即我能不能这样一直安然地活下去?
这样的恐慌来自于人类漫长的婴儿期。
人类的孩子无法像小羊小鹿那样,生下来不久就可站立觅食。
人类的小生命躺在襁褓中,如果没有母亲(或替代母亲)的照料,他是活不下去的。
所以母亲就是他的安全感。
母亲为什么会费尽心力去照顾那个孩子?
因为爱。
所以,爱是安全感基本保障。
人类的焦虑来自于对于安全感的依赖。
无论身心,我们都渴望这个世界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安全的环境。
生命不遭受意外,心情宁静安乐,爱的源头不会枯竭,相爱的人一直相伴不会离开……
这一切都是我们对于安全感理想化的期待。
然而,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叫做居安思危。
这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
身居安中,仍要想着危机或危险,或许可以避开危险;
身居安中,如果乐于安而忽略危,或许危险将至矣。
就是说,当你心中有危时,或许身不危;
当你心中无危时,可能身就不安了。
反正,无论身还是心,总要有危伴随左右,才不至于危。
听上去很像一个悖论吧?
看看我们活得有多累啊!
对于尚未发生的事件提前担忧,诚惶诚恐,这就叫焦虑。
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焦虑是人类心灵的底色。
一点儿也不焦虑的人,不是傻子就是神仙。
但是过度的焦虑与担忧,则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一个怀揣不安的人,是不敢放胆远行的;
当心灵缩紧的时候,他的生命也不会舒展和绽放。
就像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如果确信妈妈在身边不远处,他才敢于安心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关于如何获得安全感,许多学术文章或鸡汤文章都一致认为,不能指望外界的力量,不能指望别人。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
很多时候,你的不安恰恰拜“别人”所赐;如果不指望别人,说不定你的安全感尚能自我生发。
主张安全感是自己给予自己的,这没错。
心理学建议大家做自己的“内在母亲”。毕竟,除了自己,这个世界上随时随地可以陪伴你的人万难找寻。
这个主张虽然没错,但具体做法不够明晰。
如何做自己的内在母亲呢?是经常抱抱自己吗?
如何在孤独时分自己陪伴自己呢?
如果那个自己也感到孤独,两个孤独的人在一起就不孤独了吗?
未必。有时可能还会叠加这种孤独。
那我们该怎么办?
别急。
我想在此为朋友们想出一个办法。
那就是,主动营造安全感。
其实,主动本身就是一种安全感的体现。
一件事情摆在眼前,当我们能够为此做点儿什么的时候,我们是有力量的;我们觉得可以在某种意义上控制一部分局面,因此我们会感到安全。
也就是说,与其四处寻找安全感而又往往求之不得,不如我们自己动手创建一个心灵的安全基地。
如何创建?
首先,你自己要成为一个“安全的人”
安全与信任是密切相联的,因此你要让自己值得信赖。
在各种复杂的关系漩涡中,真正的定海神针就是信任感。
有了信任,一切误会甚至不经意的伤害都会慢慢化解,冰释前嫌。
从造字的结构上看,信乃人言。人言为信。
我们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信的人,就要做到言出必行。
不触犯别人的边界,也不要轻许诺言。而一旦承诺出口,无论大小,都要努力做到。
我们会特别尊重那些言而有信的人。因为他们会给人带来安全。
所以我们自己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二时间和空间的在场
从安全感最初的需求源头,我们会发现,“在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幼小的婴儿想要的安全,就是母亲的时时照拂。
无论遇到任何需要,生理的还是心情的,只要妈妈一直在身边,孩子就是安全的。
长大成人之后,我们对于安全感的诉求也基本上不离时空在场这个主旨。
“你还爱我吗?”这是对心灵在场的需求。
“你在哪里?”“你什么时候回来?”这是对时空陪伴感的需求。
就像孩子一样,我们需要明确知道亲密的人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才会安心。
不远,可以是物理空间,也可以是心理空间。
隔山隔水不要紧,也可以不朝朝暮暮,但我们要明确知晓对方是否在心灵上与我们同在。
所以,“我会24小时开着手机,你随时可以找到我”,比一句简单的“我爱你”更令人心安。
心理学研究认为,固定的时间与空间,可以给人带来安全感。
当你知道某个人或某件事,会以一定的规律出现地某个地方,你就会安心。
就像太阳和月亮的东升西落,大海的潮汐,四季的运转。
宇宙万物与自然环境一直在给予我们安全感,它们以亘古不变的姿态在爱着我们,而我们却往往并不知晓。
那些一直的、日常的、平实的陪伴,其实是生活给予我们的大爱,而我们却因为司空见惯而变得不去在意,真是辜负了许多爱你的心。
顺便说一下,心理咨询的设置也是充分考虑到安全感的建立。
每周一次,在固定的地点,相对固定的时间,见到固定的一个人,这样的设置本身,对于缺乏安全感的来访者来说,本身就具有疗愈效果。
三做事靠谱:事事有回音,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
罗胖在《知识就是力量》的其中一期里说,要想发展出一个广阔的人生,你就要做一个让别人有所期待的人。
你做事要靠谱,别人才会期待你。
如何靠谱,他说“事事有回音,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
说得很明确,很落地,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期待回应,也是人类的心理需求。
孩子发出了需要的信号,期待母亲接收到,并及时做出反应,这样孩子才会安心。
哪怕是不那么令人满意的回应,总比没有回应要强很多。
有人用回复微信的速度,考量对方跟自己关系的亲疏,也不是没有道理。
当我们把以上几方面都做得很好,我们就成为一个“安全的人”,因为,我们可以给他人带来安全感。
你的亲人,爱人,友人,同事,或者客户,会因为你的安全而变得安心与安乐。
当你营造出一个安全详和的微观环境,当你发现自己处于这样一个安全的心灵家园,你的心理风水就呈现出了美好的图景。
做一个让人安全的人,你的世界可能会获得真正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