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书,读到有关“与学生的关系”的章节。其中明确提到了“赢得学生的尊重”这一点。让我不禁回忆起在中方园成长的这五年。
刚参加工作,谁都希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自然包括对学生不计成本地付出,对学生的错误不设底限地耐心与宽容。当然,与老教师相比,我们更会利用自己年龄和心理的优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我也是依照这种理念与学生相处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赢得了他们的喜欢。但困扰却接踵而至。因为采取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学生便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个别学生的错误屡禁不止,以至教育重复而低效。
以前,还没觉得这是问题,因为我所树立的理念就是要对学生充满爱心。而且,也坚信,如果我们的教育没有效果,那一定是我们的爱心还不够,所以还要多点付出、多点宽容。
但当我再度回到熟悉的三一班,孩子们糟糕的自制力却又让我倍感陌生。比如上课接话、下课打架,俨然变成了各种“混世魔王、牛鬼蛇神”汇集一堂。这样的班风着实让我头疼。
诚然,面对松散的班级、面对依然犯错的学生,我们的确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但是,当我进教室,总会有学生在讲台上争先恐后地围着我告状某某疯跑、打架等等;当我在教室外批评某个学生,总会有另外一些学生围观,甚至在我身边打打闹闹。
其实,我不是不心烦,只是我一再容忍和克制。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我对待工作那么认真努力的付出,学生也接受我、喜欢我,但问题是,班级为什么是这个局面?
直到此时,我才蓦然间明白,我与学生的关系出了问题——学生喜欢我,但却并没有打心底里尊重我。
“喜欢”是一种情绪化很强的概念,正因为这样,它易于建立,也易于褪色。而尊重却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情感,不是那么容易赢得的,但一旦赢得将会很难打破。而且,“亲则生狎,近则不逊”,从班级管理和日常教学来说,尊重显然是比喜欢更为合适的师生关系。
“爱心与教育”固然是对的,但对于复杂的教育现状来说,仅仅依靠爱心显然是不够的。虽然,这些方式可能会对学生对自己的喜欢造成不好影响。但是,既然这种喜欢是一种假象,自己打破总比学生打破要好得多。话说回来,一个赢得了学生尊重的老师,怎么可能得不到学生的喜欢呢?
班里有个孩子,在父母夸张的溺爱与要求只允许表扬的教育中,一天天膨胀起来,变得得瑟,目无一切,趾高气扬。作为一个科任老师,每天关于同学对他的投诉不下十条。班主任那里,更是可以想象,这种投诉不计其数。这个男生下课打闹、上课接话茬,时常说一些不文明的用语。接话茬、说脏话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我一直在想办法,如何杀杀他的锐气,但不能用教师的权威当众批评他,这样胜之不武。那次课上,当我出示有关面积计算的题目时,他开始嚷嚷着简单并发出怪声吸引周围同学的注意。当我选他前面的男生发言叙述计算过程时,他不仅未听,更是在别人发言时接话,当发言的孩子对他说你烦不烦,他随即说“¥✘”脏话。
我静等着这场闹剧结束,等同学们安静下来的时候我说“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随意的言论,只凸显了个人格调不高,境界不雅。”我发现当这个孩子瞬间把脸扭向一边、低下了头。
有时候我想,完全可以劈头盖脸的责骂他“你接话茬、说脏话很没有礼貌知道吗?你的思想难道就这么肮脏吗。”甚至可以让他站着上课,这样收效很快,让他在众人面前丢脸,但我想粗暴的教育,对他只能换取暂时的屈服,并不能走心。
下课,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我给他一个计算器,让他做几个计算,越说越快。他终于开口了“老师,你慢点,我还没有清零呢。”我问了一个问题:“你做下一次运算,都要按什么键”他说:“清零键”我趁机问“这段时间你清零了吗?”,他说:“没有,老师我明白了”,道德经告诉我一个道理,当杯子满了的时候,就什么也装不进去了,想要装进去新的东西的话,只能把这杯水到了,而不管你手里的计算器完成了多大的数字的计算,想要计算新的,就必须清零。学习不也如此吗。
从那以后,连续几天从不交作业的他,开始按时交作业,课堂上也不再说脏话。渐渐地接话的情况也改善了。
面对学生,教师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诚实,因为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用正直来塑造。
从2014年8月走上这个讲台开始,我就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感谢上天赐予的缘分让我与孩子们相遇。感谢彭校长给与的珍贵成长机会。五年了我学到了很多,不可否认,一种名叫“成长”的种子已经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