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有感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与鞭策,也同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的民族之风!
书中,司马光一家都以俭为美,并把崇尚节俭,反对奢靡作为家风世代传承,他在编纂《资治通鉴》时,住在城郊一条小巷中,房屋极为简陋。夏天为避暑热,他请工匠挖了个大洞,用砖砌成地下室读书写作都在这里面。在司马光认为,穿衣能防冷,吃饭能饱腹就可以了,他生活俭朴,当然他也由此经常教育儿子司马康要俭朴,这也让司马康一生始终以此鞭策自己,以俭朴自律,终身清廉,史称他为人廉俭,口不言财。
“俭”一字,让我也不由想到我的父母。一次夜晚,父母劳累了一天,因为白天上山干活,穿着很简朴,回来时早已肮脏不已,还有草和树枝,灰尘粘附在衣服上。他们一回来,便依次去洗澡,洗澡前,他们把衣服拍去灰尘,但并没有等明天洗,因为他们怕洗了后,明天干活就没有衣服穿了,换一件新的怕被弄脏,弄坏。可拍着拍着,母亲不禁皱着眉头,说道:“哎呀!怎么划了这么大的口子!”原来是妈妈上山时衣服不小心被树枝划了口子,她叹了一口气,先把衣服放在一旁,洗好澡,之后,他貌似看起来把衣服的事抛之脑后,去炒菜了。吃饭时,因为有我爱吃的菜,所以夹了很多,可我眼神不知瞟到我父亲的筷子上,他也在夹菜,但不像我,他一下只夹一点放在碗里,加好后便端起碗去吃饭了,我看后筷子一颤,筷子中的菜抖掉了一半,我有点惭愧,刚才贪心的我,渐渐的收敛了,夹了一点才就出去吃饭了!吃完饭后,我悠哉地看起了电视,这时,母亲匆匆地从抽屉里找出针线和一块破布,我不解她要干嘛?母亲又拿起吃饭前她那被划破的衣服开始一针一线补了起来,暗白的灯光打在母亲身上,那针在灯光下散发着光芒,缝补后的那块补丁,一直烙印在我的心上。
俭,一直在我的家庭中彰显,也逐渐成了我们家的家风。家风是每家每户的座右铭,有了它,小家就能和谐,有了它,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自立,才能让自己做得更好,走得更远!铭记有优良家风,传承优良家风,我们人生的步伐才能够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