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0年—1831年
什么有关自由原理的论断?
权力与法律的命令要求尊重所有人格
随着近代自由意思萌芽,康德开拓了探索人应有行为的道德论这一崭新领域,人能够依靠理性判断何为应有状态,并且,以此为基准,自律的调整个人行为准则,康德的道德论极大程度上推进了在其之前由习俗与宗教等要素规定的对善的理解。
在康德之后,因完成德国观念论而闻名的黑格尔继续探索这一问题。
黑格尔哲学很难,黑格尔创造了许多概念,以这些概念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不熟悉黑格尔独特用词,基本上不可能读懂黑格尔。
其实如果只是难读的话,我们大可以随便翻翻就过,但是我们不能以这种态度来对待黑格尔,因为黑格尔思想中虽然有一些无法证明的形而上学的内容,但是还有近代社会关于自由与正义本质的重要论述。
《法哲学原理》,也许有人误以为是有关法律的哲学,此处的法其实是正确的意思,也就是说,法哲学的意思其实是有关正确的哲学。
《法哲学原理》是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黑格尔在本书中提出的有关近代社会原理的论断,与卢梭《社会契约论》共同缔造了近代哲学的巅峰。
法的原理是自由
黑格尔非常注重哲学思考的出发点。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首先在绪论中探讨作为议论出发点的原理,再具体考察各个部分,因此,《法哲学原理》的开头部分是最难读的,越往后就会越好读。那么,黑格尔以什么为原理?答案是自由。
黑格尔认为,自由首先出现在意志内部,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逐渐实质化。也就是说,自由最初,只浮现在人的脑海中,之后逐渐以社会制度等具体形式显现出来。
我们也许会觉得黑格尔的自由,与康德的观点差距不大,康德也认为自由是道德的条件。
但是,康德所说的自由实际上有很强的不受欲求影响,自律的判断的弦外之意,与此相对,黑格尔的自由则是说,判断并把握怎样的欲求对自己来说才是好的。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有人觉得工作很麻烦不想上班,只想在家里躺着,想去旅游,想去玩。
对于这样的人,康德会说,谁都不会说偷懒是好的,那不过是你的欲求而已。既然生而为人,就应该能够克服那些欲望,符合道德要求的生活下去。
康德的自由其实比较接近青年人的自制状态。
但是,黑格尔的自由更为老练成熟,压制欲望不是自由的条件,更重要的是,人要判断和理解哪种欲望才是好的,在此基础上,与他者分享对自己而言的好,在社会中,人人都享受各自所认为的好,互相理解,这才是自由这一理念本质。
压抑懒惰情绪并不能让人感到自由,只有在反思个人欲望,使个人欲望朝着为他人所承认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人才能感到自由。
根据黑格尔对自由的理解,我们可以这么想,如果讨厌现在的工作,就换一份工作,在职场之外,结交能够相互认同、相互批评的朋友,在与他者的关系中,我们才能切实感到我们拥有自由。
如果我们只是认为,自由就是释放欲望的状态,我们很快会陷入百无聊赖之中。
我们只有在不断涌现的种种欲求中,选择其中最好的欲求,实现此欲求并得到他人认可时,才会体会到黑格尔斯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