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自动自发的核心-正确的引导
第二个核心-学会引导,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引导孩子的成长,而非控制孩子的成长
当孩子具备选择权时,他有两种可能:1是选择正确,2是选择错误
第一种正确的选择后的引导:
如把手机权利下放给孩子,第一他觉得受到了尊重,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于是他自觉主动的管好自己的手机,管好自己的学习,控制好自己打游戏的时间,这当然是我们所有的家长期待所理想的状态。
如果放手之后,如果你的孩子是以上表现,那恭喜你,证明你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的感觉和人格没有被破坏,你们的关系才算和谐。所以他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能力和自控力。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只需要做出确定就好了,可以这样确认孩子:
“儿子,谢谢你能够自动自发的管理好自己的手机和学习,不需要妈妈为你的学习而操心。”
“儿子,妈妈祝贺你,你长大了,你有了合理安排好自己娱乐和学习时间的能力。”
“儿子,妈妈为你感到骄傲,妈妈为你感到很欣慰,有很多孩子还在沉迷于手机游戏的时候,而你却能合理的使用自己的手机,还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
“儿子,我听说游戏对小朋友的诱惑力非常大,很多孩子都被游戏所控制,而你却能做到掌控手机掌控游戏,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也可以父母以探讨的方式:
“哇哦,我们家的儿子真的好厉害哟,不但能控制好自己的手机,还能自动自发的成长,这孩子未来必成大器。”
当然,这些话术和方法,可以在孩子各方面表现好的时候,都可以去借鉴。
以上是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后的第一种选择,理想的状态,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二种错误的选择后的引导:
当你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后,孩子可能做出不好的选择和错误的行为。
家长现在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担心孩子做出错误的选择或者错误的行为或者是创造出错误的结果,不让孩子做选择呢?
答案当然是:不可以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个社会上有没有坏人?答案一定是有。
我们作为家长,是担心孩子进入社会遇到坏人就不让孩子出门呢?或者是拒绝孩子跟陌生人接触呢?
如果是这样,就是扼杀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很多孩子的交际交往障碍,都是来自于父母给孩子传递的错误的对社会对事物的认知。
比如说:陌生人都是坏人。。。等等
担心孩子遇到坏人,我们只能引导好孩子:
1、如何分辨好人or坏人;
2、遇到坏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自我保护;
3、在做好第1、2条以后,我们要引导孩子做出对社会对他人有贡献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自私自利的唯利是图的小人。
明白了方向,我们懂得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时候,孩子就具备了正确面对这个世界的能力和态度。未来进入社会,才会有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和态度。
担心不会对孩子有任何帮助,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担心,孩子需要的是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帮助他培养他创造价值和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当行为交给孩子的时候,我们不要担心他出错,要引导孩子、教会孩子具备为自己人生负责任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具备引导孩子正确、健康、独立、成长的能力。
家长要引导孩子的行为其实很简单,我们要找到能够去左右影响孩子行为背后的因素,或者我们要搞明白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行为。
我们只要改变这背后的因素,那孩子的行为不就改变了吗?
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的本能,孩子之所以愤怒、有情绪、有对抗,是来自于他在自己的行为层面没有得到自主的选择的权力,而那些能够影响人的行为的思想层面的因素,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做到去影响我们的孩子。
也就是说我们很难控制孩子的行为,即使他行为听了你的话,但口服心不一定服。但是呢,如果我们能从思想层面去引导孩子,那么就能轻而易举的带来行为场面的改变。
举个栗子:有一位接收能力很强的妈妈兼老师,在学完自动自发的课程后,已经具备了引导孩子成长的能力。她是一位幼儿园培训机构的校长,在学校发生过一件小事。一个大孩子和一个小孩子打起来了,一般这种情况,老师都会安慰小孩子,批评否定大孩子,同时要求不允许下次发生类似的情况。大家有没有想过,你不允许他们打架,他们就真的不打架了吗?这位老师走到大孩子面前说:
“老师看到你跟那位同学动手了,但老师不批评你,因为你在老师心中一直是一位有爱心、懂谦让、懂得照顾小孩的一位大哥哥,大朋友 。就像刚刚,凭你的个头、你的体力,你想把他打倒,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老师发现,你却没这么做。你不想伤害别人,老师跟你竖个大拇指。这么有爱心的孩子、这么懂得照顾别人的孩子,这么有责任感的孩子,老师想让你帮一个忙,可以吗?”
(各位,当说到这个时候,你们觉得这位大孩子说可以还是说不可以?)
大孩子回:“老师,你想让我帮什么忙?”
老师回:“我们班级有很多小孩子,他们没有你懂事、他们不在的时候,麻烦你适当的替老师照顾照顾他们,可以吗?因为他们很多孩子还不太懂得照顾自己!”
这个事情之后,老师发现她沟通过的大孩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也没跟其它同学打过架,反而更会照顾同学,即使别的孩子打架,他会去劝架甚至去保护他们。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大孩子打不打架、或者让这个大孩子不打架,有两方式:
第一种是强制性要求,你敢打架,我收拾你、批评你、我不允许你打架。这是家长和老师学用惯用的方法,如果有效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事情,那么多问题孩子了。中国教育任重道远,革命尚未成功,咱们还能继续努力;
第二种是以上案例老师用的方法,也是自动自发交的方法,引导。
1)没有直接去控制孩子的行为,甚至提都没提他打架的事情,也没有评判他这个行为好坏的问题,只是告诉孩子,你在老师心中是一个好孩子,这是给孩子身份定位;
2)不管是不是事实,老师认为这是个事实。没有下狠心去打那个小孩子,是因为你懂得谦让,懂得照顾别人,这就是继续认同。认同你是一个有良好动机的孩子;
3)我请求你帮我照顾其它孩子,这是价值感的体现。
整个过程,不批评打架的行为,不断的在做确认和引导,结果如你所愿。
这个案例,值得我们去思考。过去,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使了很多劲,费了很多力,却制造了很多问题。
所以具备引导能力的家长,三言两语就可以化解很多复杂的问题。
家长必须具备一种能力:引导
我们只要找到影响人的行为背后的核心因素,我们就可以正确引导孩子。
以上老师就是利用身份的引导。在自动自发课程中,已经总结了引导孩子的八大核心力量,影响孩子的行为。家长只要从八大角度去解决沟通问题,对待孩子的行为问题,那么孩子不用我们操心。
我们只要明白,运用这些有力量的引导能力,我们就可以影响孩子的行为。当孩子行为做主的时候,他才能会建立起独立的、有担心、有责任、敢选择、有魄力。
八大影响孩子行为的力量:
1、身份
2、情绪
3、环境
4、利益
5、关系
6、不包办
7、不控制
8、不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