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8月17日22时25分,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突发强降雨,山洪兼泥石流,致使河流改道,2个乡镇6个村受灾,截至18日12时,已造成16人死亡,36人失联。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icon,地处青海省东部河湟谷地icon,祁连山南麓,是青藏高原icon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全县辖9镇11乡,常住人口40多万,有汉族、回族icon、土族、藏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先后两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灾害发生后,青海省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现场救援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暴雨洪灾多发季节,每看到受灾的数字,便使人心头一颤。这种突发事件,每一个数字背后是一个家庭的意外和伤痛。
村里牛羊被冲走,房屋被冲毁的画面不难想象。
而人民子弟兵,政府救援人员,在救援现场争分夺秒的镜头,也在记录着他们的奋不顾身。
在灾情面前,生命很脆弱。
突然而至的山洪从山里冲下来,就像一只张着大口的猛兽,瞬间就会展示出吞没的力量,容不得你有半点犹豫。
记得我读师范时,有个暑假,家里就遭遇过这种情况。
那天上午天气好好的,父亲和哥嫂都去县城里卖菜了,家里就剩母亲和6岁的小侄子我们三个。
午饭时候,一团团黑压压的浓云上来,不一会大雨滂沱,一阵紧似一阵。
我家的房子东面就是村里的一条小河道,每当山里雨大,山洪从后村的一条河一路倾泻而来就路过这里。
那时土堤坝抗洪能力差,洪水顺着坍塌的坝沿一直涌向前面的几个村子,我们村也是必经之地。
洪水呼啸着往往要淹过树林、田地、村庄,才奔向西边的那条乌尔吉木伦河,这条收纳洪水的大河也是前后村去城里必须经过的过路河。
当时雨越下越大,母亲的焦虑越来越重。她给侄子我俩端上午饭,就出去了。只见她从仓房扯块塑料布,在脖子前打个结,拿把铁锹就冲出去了。
她守在我家门口东侧与河道连接的小堤坝上,开始不断地培土,雨水加汗水,她身子很快湿透,小坝却被她又多筑起了半尺高,她那雨中单薄而坚强的身影真像电影镜头的特写。
母亲经常跟我们提起,早些年因为一场洪水就把家里的猪和羊等家业全冲走了,还险些送了命,这一次她更害怕了。
看着大雨一点没有收敛的意思,我胡乱吃口饭,嘱咐小侄子在屋里等着,便拿把铁锨和母亲一起投入战斗。
见小坝结实一些,母亲急忙喊我返回院子里,原来她又有大动作。
只见她使出浑身力气,一把摘下仓房门板,扯过仓房里一块大塑料布,把塑料布展开,挡在大房门口,然后把门板压在塑料布上说:“快培土吧,那个小坝估计截不住洪水了,我听到洪水好像进村了”。
于是我们娘俩抡起铁锨,疯一般的铲土堵门。我俩培起一个大土堆。仓房门板被胜利挡在屋门口。
紧接着,就听见后街土房倒塌声、哭喊声响成一片。这时母亲果断地从窗台抱出小侄子,急急地喊上我说,咱们往房后走吧,房后地势高。
这时院子里的水没过了膝盖。估计是母亲加固的小坝起了一定作用,沿过小坝的水溢过来,气势明显小了,大浪头已向下游冲下去了。走到房后,叔叔等家人也赶到,我们奔向高处的人家,脱了险。
事后了解到家家牲畜被冲走,田地被淹。土坯房屋倒塌数间,我家房门幸好被妈妈用仓房门板堵住,房子幸免于难。
父亲和哥哥被截在涨水的河那沿,他们惦记家里心急如焚,凌晨竟不顾一切趟河回来,险些被河水冲走。
父亲回来看到一家人都在,眼里噙满了泪,知足地说:“东西冲走就冲走吧,你们娘几个都在,就好”。
事情过去好多年了,父亲母亲也离开我十多年了,如今国家早就把村里的基础设施都修好了,再也不会发洪水了。
但母亲那瘦小却富有战斗力的身影却恍如昨日。
父亲那一进家门对妻儿老小万分惦记的表情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苦日子里抗灾能力弱,扛着一家老小责任的父母活得真不容易。
苦日子里父母用行动教会了我们坚强勇敢,爱和珍惜……
“洪水无情人有情”,但愿在国家强有力的救援下,愿灾情中的人们能更多地获救,愿受灾的群众能坚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