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与散文
诗里写洞庭湖的水,就是水了,烟波浩渺,都是一样的。可是在散文里,同样是水,就有趣味的不同。作为抒情诗,把水的浩大声势往感情方面拓展,可以把它变成分坼吴楚,蕴涵乾坤,氤氲云梦,撼动岳阳,使其化为醇酒,致秋色醉杀。
但作为散文,光是这样的情感,还缺少散文的优长。要有散文的优越,就得来一点智慧:这样浩渺宏大的水,什么是其“所以奇也”的原因?提出这个问题,并回答这个问题,是需要知识的。而知识不能是主观想象的,要是客观、准确、智慧的,才可能是有智趣的。
二、译文与原文的区别
从词语的意义来说,应该说翻译大致是确切的。但是,读起来却可以说其意蕴损失殆尽。除了古今词汇联想意义的误差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译文把原文中很有特色的句法和语气全部阉割了。
三、醉翁之意
为什么要把醉翁之意和“酒”联系在一起呢?因为酒,有一种“醉”的功能,有这个“醉”,才能超越现实。“醉翁之意”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故范仲淹要等到后天下人之乐而乐。欧阳修只要进入超越现实的想象的、理想的、与民同乐的境界,这种“醉翁之意”是很容易实现的,只要“得之心,寓之酒”,让自己有一点醉意就成了。
这里的“醉”,有两重意思。第一重,是醉醺醺,不计较现实与想象的分别;第二重,是陶醉,摆脱现实的政治压力,进入理想化的境界,享受精神的高度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