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孙绍振解读经典散文》读书笔记

1.余秋雨在《三峡》中说“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还说享受三峡景观时“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但是,他却专门写了文章说了那么多。他说“寻找不得词汇”其实就是不能拘守于古典美的词汇,他说什么也不用说,也就是说,如果还是在古典美的审美原则下,那说了也是白说。

2.从表面上看,余秋雨在写三峡的时候,用了一个相当偷懒的手法,也就是当代许多作家常用的,几乎成了通用的手法。那就是回避直接描写对象,把才力用在对对象的感受上。懂得这一点,才算得上是文学写作的内行。

3.语言不能表现音乐之美,才有了记录音乐的五线谱和简谱。白居易写琵琶女演奏之美的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裂,铁骑突出刀枪鸣”。如果真把急雨、私语和银瓶乍破、铁骑突出都用录音机录下来,那将是一连串刺耳的噪音。但是并不妨碍白居易的诗句成为美的经典,原因乃是语言虽不能直接指称音乐,却可以作为象征符号,借助约定俗成的功能,唤醒美好的经验。

4.余秋雨对当代散文的贡献,就在于突破了对自然景观的美化和诗化,另辟蹊径,对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进行智性的相互阐释,创造了一种以文化人格批判和建构的文化散文风格。

5.古代史家虽然标榜记事、记言的实录精神,但是事实上,记言并非亲历,且大多并无文献根据,其为“代言”“拟言”者比比皆是。就是在这种“代言”“拟言”中,情志渗入到史笔中,造成历史性与文学性互渗,实用理性与审美情感交融是必然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