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个不幸的消息,我们的羽毛球小将在比赛过程当中不幸离世。很多人都指出了在抢救过程当中的不足,非常的遗憾。
这也给我们这些运动爱好者一个警告:我们自己在运动过程当中也要尽量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毕竟只有四分钟的有效抢救时间。
如何做到呢?个人总结四条原则。
第一,一定要重视在运动过程当中身体出现的不适感,有研究显示,大多数人在心脏骤停之前是有先兆症状的,对女性来讲是“呼吸急促”,男性则是“胸痛”,也就是说在运动过程当中出现呼吸急促,胸痛,胸闷(比如感觉有一块大石头压在自己的胸口),乏力等症状,就一定要停止运动。
第二,要重视那些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常见的也是四条。
1、电解质紊乱 2、脱水 之前我已经写过了,我们在运动过程当中要“少量多次间歇性的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尤其是夏季高温时。
3、突然间的心脏负荷增加。很多人平时甚至都没跑过10公里,就要去参加半马或全马比赛,这是非常危险的。
4、过于疲劳。我自己有两次马拉松比赛报名后没有参加,一次是前一天手术时间较长,还有一次是晚上被叫了做了一台急诊手术,前一天晚上身体没有好好休息,第二天有比赛,无论如何也一定要放弃,因为这不是我们的职业,只是一种爱好而已。
第三,所有的运动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去贸然挑战极限,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去年昆明马拉松,我担任的是医疗急救跑者,有位大哥跟着我跑,他说“跟着兔子跑,可以Pb,跟着你跑,可以保命”,比赛结束,我拍拍他的肩膀对他说“兄弟,保命的事情一定要靠自己“。根据统计显示,在马拉松比赛过程当中,心脏骤停发生率最高的是三年左右跑龄的跑者。一开始跑步,大家还是比较谨慎认真,跑了一段时间,觉得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也可以嘛”,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就是比较危险的时候,一个成熟的跑者一定对运动、对自己的身体怀有”敬畏感“。
第四,如果你平时有不适的症状,比如说胸闷、气急、乏力,或者有家族心脏病遗传史,建议最好去做医院做心电图等相关检查,评估以后再去进行一些比较剧烈的或者较长时间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