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目睹一男孩的成长史。验证了心理学专用名词“投射”与“投射性认同”的无比准确性。
孩子四、五岁时就非常要逞强。很细小的事情里都可以反映出来。但是家长的教育扭曲了他的真实性格。
爷爷也罢奶奶也罢妈妈也一样,总是在他耳边“教育”他要怎样,要怎样。孩子自己的思想似乎不重要。
当一个家庭的环境氛围投射出:孩子,你未来一定是苦的。那么长期这样投射的话,结果一定是成功的。
他性格不再要强,即使赚了不少钱,也不太敢相信自己怎么会有资格拥有这么多钱。这样的人能量场也比较低,因为有一种“不配得感”。
所以对孩子,父母不要有任何负面投射,因为他们对父母绝对忠诚。投射出负面,那么他的表现就会顺着你的投射,因此结果一定是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