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老师书中讲的,一个来访者喜欢打篮球,每次打完球都特别满足和快乐,酣畅淋漓,和爸爸分享,爸爸总会说:这个爱好很好啊,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力,要好好坚持下去,打好篮球。听到这个话,就有种能量堵在心口了,愤怒却又无从发泄,因为爸爸并没有说错任何话,父母看不到孩子本身,看到的是孩子的功能性价值。用外在价值去定义的爱,打篮球的体验、满足、快乐的心情,都彰显了一个生命的存在感,而功能价值则是它,它并不是不能存在,但我们如果只能看到它-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力这些附带的好处,就会听不到孩子快乐而急促的呼吸,看不见孩子满足的表情,我们睁着眼,却是全盲。
若我们不是从自身的体验去出发去生活,而是活在外在价值体系中,关系即是物化的。
现在,停下来想一想,如果剥离所有的功能价值,我是谁?我所追求的一切,到底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还是被恐惧驱使而追求的?没有任何外在标签的我,双脚还能否踩在大地上,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看见,是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