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摘录:
奇迹岁月(3-6岁)
教师的任务是提供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后退一步观察孩子,让孩子自己探索,启发反思,最重要的是给予关爱。这种实践的结果是,孩子能够快乐、健康地进行冒险和学习,当孩子全身心投入快乐的游戏中时,奇迹就会产生。但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足够的空间来发展自己、做自己。
在奇迹岁月里,同龄人显得格外重要,3岁了,他们更专注于同龄人,友谊在这个阶段开始发展。放学后孩子需要自由玩耍、休息、放松地和父母在一起。成长是一条自然流淌的河流,不是一场竞赛。
这个阶段也是“想要碰壁的年纪”,孩子想知道权力的界限在哪里,他们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他们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危险,也知道有更多精彩,这些都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对于这种情绪,他们的反应是尽可能控制周围的事物,帮自己消除不安。那个坚持按电梯按钮的男孩想要力量感,不再满足于被大人带着到处走。固定模式意味着安全。
为了帮助孩子降低不安全感,一定要让他们自己为一些事情负责。最好从游戏开始,这是他们擅长的领域。当父母加入到孩子游戏中时,要多听孩子的指挥,对孩子有直接影响的事,让他们有更多的控制权。让孩子自己按下按钮是很好的做法,可以帮他建立自信,他哭了起来也没事,去拥抱这些感受,给予孩子空间,让他清空“情绪之桶”,在他的生活和情感世界里,这是一件大事,值得为之哭泣。父母要每天留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玩,由孩子主导游戏过程。孩子会在玩耍中,以及与你的正常交谈中,自然地学习。在这个阶段,除了玩游戏,孩子对规则的理解也在深化,制定和讨论规则对他们来说更加重要,这也是成长的一个关键部分。孩子需要自己玩耍,成年人只要确保基本的安全就够了。
感悟反思:
妹妹的3岁已经结束了,但是我发现她3岁以后有的一些特点都有,比如按电梯这个事,比哥哥执拗不少,如果不是她按的她真的会从楼上下来重新按过,很倔强,不然会非常非常生气,要么大哭大闹要么发脾气。哥哥现在快5周岁了,也会想要按电梯,但是比妹妹温和很多,如果我们大人按了,他也就小小的气一下,或者就直接算了。其它一些特点基本都有,比如以前很不理解他和他的好朋友聪聪,上学天天形影不离,怎么放学了两个人撒开脚丫子还要去小区里各种疯玩,还没玩够,以前觉得他们是很贪玩,甚至有时候没有耐心就强行要求孩子不能玩了该回家吃饭了,现在理解了。
但是儿子据老师反馈,他在学校的社交能力不强,现在一年半了一共就只有一个好朋友聪聪,而聪聪有很多朋友,聪聪比他大4个多月吧,社交能力很强,随时随地能认识新朋友,说在学校里也是比较跟随型的,跟在别人后面跑,不会主动说出来带领小朋友或者有领导力。这点和在家里很不一样,在家里,他领导力非常强,尤其是在做角色扮演的时候,而且他通常最喜欢动画片里那个队长啊,反正最厉害的角色。我和他一起玩过角色扮演游戏,他特别喜欢指挥我,领导我应该怎么怎么做。这个学校和家里的差别我现在也知道孩子可能是没有安全感造成的,但是现在渐渐开朗起来了,亲子联结一直在修复中,效果也比较好。
而且我发现他一开始陪玩的时候很需要大人随时随地陪伴他,一步不能离开那种,要和大人一起玩玩具,画画,但是经过了这段时间,我发现他慢慢的可以自己玩了,比如自己画画,自己玩玩具,嘴里还会念念有词自己设计一些剧情玩,和玩具说话,令人惊喜的是他还会自己编曲编词唱歌,所以改变非常大。在和他一起玩游戏的时候都是让他主导游戏的,这点我做的非常好,目前他还处于奇迹阶段中,反正好的继续保持,其它的通过学习再慢慢改善,现在对带孩子,真的不是头疼的事了,感觉我和他在一起也很心情愉悦,没有以前那么不耐烦,暴躁了。孩子也越来越贴心了,比如我哭了还会给我拿餐巾纸,安慰我给我抱抱,保护我(因为他知道爸爸惹我生气,然后他爸爸靠近我他不让,哈哈),真的好好珍惜这个阶段,孩子太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