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淘宝十年账单受刺激,到底是买了多少廉价没用的东西,浪费了精力和金钱,也没有成为更加想成为的自己。
这本书的观念,越读越感觉立意清楚,不仅仅是做好物品的断舍离,为了更加清楚自己了解自己,先从物品开始,把物品 自己 摆在现在这个时间轴上。首先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我们的生活是在不停地做加法,需要调整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变得只需要必需的物品。
筛选物品进行自我察觉——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需品这样的判断,人就必须清楚了解自己。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法。“人类最大的最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说直白一点,如何对待自己,就决定了一切,这种改变最初会体现在物品的世界里。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起,在买东西的时候会反复思量,让物品物尽其用,并且确保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一直用到完。这就是断舍离的最终阶段。在选择力得到锻炼的同时,在工作和生活方面,”自己想要什么的“自主性会大大提升。
”断“和”舍“都需要doing,也就是行动,action。不断重复doing之后,就能抵达感觉的世界,也就是being的状态。在瑜伽里,人们把这种感应能力叫做内在智慧。扔掉家里的一件垃圾,这个简单的动作就能磨砺你的内在智慧,不管是食物还是居住环境,我们都能通过我们的思考和行动,保证它们是正确的、让我们感觉舒适的。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要在断舍离期间,发现最适合自己的现在。这也是断舍离的初衷。虽然在扔东西,可是垃圾却不停地冒出来,在这种状态下街上卖的东西看起来也全是垃圾了,人的思维模式真的可以改变到这种程度。只选择真正必需的,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精挑细选后的状态。重要的回忆放在心里就好了,东西则完全可以扔掉,好让自己重新恢复当下该有的状态。
房间有相,人类也以一样,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完全可以通过表情、姿势等外在的表现看出来。通过仅占到4%或15%的”看得见的世界“的变动让看不见的世界一起发生变化。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你还会收获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妙感觉,一直在潜意识里的东西也一并被清理掉了。通过限制总量,更加严格地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品位。好不容易拥有一件东西,与其觉得”算了,就它吧“,不如觉得”必须要这个不可“,因为后者更能让人在维护管理这件东西的时候保持愉悦的心情。归根到底,如果能够认为一切物品都是向地球借来的,就能自然而然地涌出感谢与敬畏之情。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只要有所行动,心灵就会跟上脚步,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说到底,行动才是一切。要记住,能够让”总有一天“、”迟早“付诸实现的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在避免囤积物品的同时,人对物质的欲望也就淡薄了,反过来精神世界异常丰富起来(如游牧民族,经常居住移动式的蒙古包,只把必需品带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