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尤其是一些农村家庭,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父母可以说倾其所有供孩子上大学,但有的孩子毕业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找不到工作,四处漂泊,住房、工作、婚姻都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再看看自己身边,那些初中还未毕业就早早辍学在家的同龄人,经过几年打拼,票子、车子、房子、妻子、孩子一样不缺,两相对比,有些人就产生了质疑:读书真的有用吗?
笔者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有一个邻居,省吃俭用巴结了两个大学生,结果两个孩子毕业以后,也找不到像样的工作,最后只能和村里的人一样去工厂打工,而他家的房屋,由于地势较低,每逢下雨时,雨水都由马路上倒灌进来,而这个家庭由于条件所限,也没有能力翻新,再加上孩子由于上学导致年纪较大,家庭条件又是这样的情况,也没有女孩子愿意嫁给他,周围的人谈起来,都摇头叹息,都说,上大学有什么用呢,还不如不上的呢。
而现实中的一些事例,好像也在证明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比如,在2003年,各个媒体就报道了“北大屠夫”陆步轩的经历。
陆步轩是陕西人,1985年考入北大中文系,后来毕业后,经历了许多挫折,在生意屡次失败以后,被逼无奈,选择了到一个档口操刀卖起了猪肉,他的经历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他也被人们称为“北大屠夫”,很多人就说,上了北大最终也干了小学生都能干得工作,这学上的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当年的“北大屠夫”今天仍然在卖猪肉,而且卖出了名堂,去年销售额18亿元,目前,他正通宵达旦备战双11,当他谈及过往经历时,他说,当他落魄时,也认为“读书无用”,但今天,他认为,读书一定能改变人的思维,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笔者认为,读书学习到什么时候都是有用的,那些说“读书无用”的人,往往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目光短浅,试问,从古到今,凡是引领社会发展的人,又有几个是没有文化的呢?那些社会精英,又有几个不重视子女教育的呢?
有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看别人怎么说,更要看看别人怎么做,那些口口声声说“读书无用”的人,很可能背过身去督促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
笔者认为,学习的人和不学习的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1、起点不同。“北大才子西安卖肉”的新闻引起轰动后,陆步轩进入了体制,工作12年后才辞职,当然,辞职和一个人的追求有关,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如果你一点儿文化也没有,会有这种可能性吗?
2、人脉不同。陆步轩有今日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和他的北大校友陈生有很大的关系,现在他们已经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而现实中,一个人的发展,往往受制于其生长的环境,而一个人的命运发生改变,一定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个人,而如果你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又能有多大的几率认识像北大陈生这样的人呢?
3、思维不同。读书最大的好处,是拓展人的眼界,改变人的思维,像陆步轩这样的人,从小家庭就非常的贫穷,尽管人生遇到了很大的坎坷,但如果不读书,他又怎么会有先进的商业思维呢?又怎么可能著书立说、编写教材呢?加入不读书,更大的可能是,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一个油光满面操刀卖肉的“屠夫”罢了。
因此,作为当年落魄的北大毕业生,自认为“给母校丢脸”的北大屠夫,即便卖猪肉,也能“卖出北大水平”,这确实是因为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如果你不努力,不学习,那你的人生,又该是怎样的无助和落寞呀。
我是“刘老师话教育”,每天与您分享教育心得,欢迎留言、关注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