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兄和赵弟都曾是我的同事。
陈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毕业于省财校,毕业分配到一省直单位,后来他为了照顾家在农村且年迈的父母调到市里一家国企。
刘兄性格内向耿直,在单位工作认真,那些年又注重学历,因此他工作三年后就被提拔为财务科副科长。
刘兄担任副科长,负责财务报稍凭证的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发票他一律不予通过,单位一把手的报销单他也一视同仁,为此有几次科长提示他要学着变通,他头一梗说:“不符合规定谁也不行。”在单位多数人见了一把手都是眉开眼笑的打招呼,刘兄却多是绕着走或装看不见。再后来,刘兄被调到其它科室当副科长,刘兄认为是打击报复并到上级单位反映,上级单位调查认为是平级调动,是正常的工作调整,刘兄无语,从此在新的岗位认真钻研业务,写作并发表了许多工作论文,有的还获了奖。
前年,刘兄按单位规定还有一年多就退休了,单位换了一把手,有一天刘兄到一把手办公室对一把手说:“老总,我再有一年多就要退休了,我已经干了三十多年副科长了,请你考虑一下能否给解决一下正科待遇问题?”一把手说:“你的情况我了解,一定会考虑。”一年后,刘兄马上就要退休了,他又找到一把手,一把手说:“不是没考虑,一是没位置、名额,再就是咱也不能搞年龄照顾性质的提拔,请你理解。”刘兄听了一把手的话,然后指着一把手的鼻子说:“没名额你不是提了三个?不照顾年龄不是也有和我差不多的?你是说人话不办人事,也不过是言而无信的官痞小人罢了。”说完摔门而去……
赵弟出身经商世家,中专毕业后一直在单位业务科工作,因业务出色,工作三年后被提拔为副科长。
赵弟家庭条件虽优渥,但他艰苦朴素,常年身穿单位发的工作服,平时省吃俭用,同事们有时约着小聚他也参加,但他从不主动约场,用同事的话说他和其他人没有一支烟的来往,年终测评时,赵弟往往得到的评价是一一“一般”,他感到很委屈,认为单位风气不正。
活着活着就老了,转眼赵弟己年过半百,眼看有的同事甚至部下都升了正科、副处、正处,赵弟心里有些不平衡,于是就找领导提出自己的想法,前不久单位调整人,计划提拔几个,赵弟先后找单位班子成员,说是自己在副科位置已近三十年,论资历论业绩都该提了,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希望领导考虑,领导们都说:会考虑的。
结果,提拔名单一公布,上面没有他。赵弟很恼火,认为单位领导没真事,于是就去找一把手,白天找,晚上找,这天晚上又找到一把手家里,一把手刚喝完酒,心里有点烦燥,说:老赵你三十年没提拔,到我这里就必须提拔吗?再说了你自身没有原因吗?你和老王共事多年,连他都不同意,你咋说……
赵弟走出一把手的家门,心里直冒火,心想别人不同意罢了,这么多年我跟你走南闯北,你吃几碗干饭我不知道?你现在当分管人事的领导,不帮正忙帮倒忙,咱走着瞧。回到家里,赵弟抓起酒瓶猛灌几口,然后打通了老王电话一一
王二,我明人不做暗事,这么多年我出了多大力,和你一块办的事你有数,你不仁别怪我不义,不是你不同意提拔我吗?我也不想提了,明天起我开始实名举报你……
说完把电话一扔进了卫生间,不一会,手机铃声一阵阵响起,他出来后把手机关了。
第二天一上班,办公室主任、班子成员等轮流到赵弟办公室去,晚上,有他的几个老同事去了他家。后来几天,在同一单位和其他单位工作的亲戚找他,有的找他聊天,有的请他喝酒,再后来,家里人到单位给他请了一个月的病假,说是去市心理卫生研究院住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