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大学时候每次考试,毛概,邓选等都是临时抱佛脚,背过就忘。可是以前学的物理公式现在还能一步步推到出来,这就是整体性学习和机械式记忆的典型区别。
机械记忆就是反复记忆信息,希望以此牢记信息。比如,不断地重复数十次来记忆一个物理公式就是机械记忆式学习,这是一种糟糕的学习方法。
波尔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学生物理课学得很好,一次考试,所有问题都答对了,只有一道题,老师给了很低的分数,这道题目是“怎样用一个气压计测量建筑物的高度?”
学生回答:“去建筑物的顶上,将气压计扔下来并开始计时,直到听到砰的一声,再通过重力加速度公式计算出建筑物的高度。”出题者的本意是希望学生利用所学的气压知识计算建筑物的高度,因为从学生的答案中看不出来他懂得气压知识,所以老师没有给他高分。
学生找到老师,对低分表示异议。老师说,只要他能再想出不同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给他高分。
学生稍稍思考就回答,可以用气压计敲开建筑物主人的门,当主人打开门时,问他:“请问,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
老师沉默了一会,问:“你还有其他办法吗?”学生说还有很多,比如:用一根长线绑着气压计,通过线的长度测量高度;或者将线当作钟摆,通过钟摆的运动来计算建筑物的高度,等等。
老师最终决定给予学生满分。故事中的学生就是年轻的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后来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因为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而闻名于世。
玻尔不仅知道怎样得到答案,而且对问题的观察更为全面,不局限于所学的某个知识,他可以多角度地看待问题。
整体性学习就是按照上面的过程来理解、学习所有的知识。
整体性学习
相信读了上面玻尔的故事,你可能会明白聪明的人是不会通过机械记忆来学习的。你会认为玻尔这名年轻物理系学生的脑袋中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公式吗?他能提出那么多独一无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恰是机械记忆的反例。玻尔知道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真正含义,而不是死记符号、公式。他明白为什么这个符号会出现在公式某个地方,他深入了解规则,所以也能打破它。
整体性学习是一种学习理论,它更精确、全面地描述了我们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各位,你的大脑并非简单如计算机的文档储存,计算机文档的本质是一系列记录在硬盘上的0和1的组合,而人的大脑是通过数十亿个神经元相互联系储存信息的。
如果我们有计算机一样的大脑,那么机械记忆非常有效。你所要做的就是精确复制信息,如此我们将可以记住任何信息。不幸的是,我们的大脑并不是计算机,所以机械记忆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法。
整体性学习需要采取多种途径综合学习,而不是试图在大脑中复制一个完美的拷贝,整体性学习是运用你大脑里已有的丰富的神经元网络吸收、整合信息。整体性学习在于创造信息的网络,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相互关联,那些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使你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从而轻松地驾驭知识。
樊登老师曾经提到过他的读书速度和效率越来越快,那是因为之前读的书成为下一本书消化的基础,他是在不断积累的,读的每一本书之间形成了一张知识网络,而非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