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南华寺,是在书院的课程上,近期在学习的六祖坛经。南华禅寺是六祖惠能大师的道场,也是他的肉身所在地,对于禅宗意义重大,地位崇高。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开悟。这次,又能游行,体悟,且名师相随,非常难得。
上篇:行
7月12号下午我们乘坐高铁从长沙出发,到韶关后继续乘坐大巴前往目的地。当天下着雨,从车窗看过去,南华寺的大门就立在不远处,古典而开放。
南华寺寺庙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至今已有1480多年历史。千年来,南华寺与六祖名字连在一起而著称于世。六祖惠能在此传授禅法37年,得法弟子43人,传播全国各地,后来形成河北临济、湖南沩仰宗、江西曹洞、广东云门、南京法眼等五宗,即所谓一花五叶。法眼宗远传泰国、朝鲜;曹洞、临济盛行于日本;云门、及临济更远播欧美。故南华禅寺有“祖庭”之称。
曹溪是地名,听说因为周围的山庄曾是曹操的后人栖息地而取名曹溪。哈哈哈,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经过土地庙之后来到五香亭,开始还觉得这个名字比较世俗…后面诵读经书才知来源于六祖坛经。经书所言:一戒香;二定香;三慧香;四解脱香;五解脱见知香。其中学问探究起来非常深奥,顿觉此名意境悠远。果然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南华寺内皆学问~只看有没有心知晓。
之前也去过一些寺庙,经常能看到不二法门四个字。以前在公司,听高层谈过所谓不二过,就是不犯同一个错误。不二法门难道是不犯同一个错误的方法吗?哈哈 非也。原来不二法门的意思是最好的,独一无二的。
之前一直好奇,为什么几乎去过的每个寺院进门都是弥勒佛,这次也被普及了。 天王殿一般是寺庙中的第一重殿,是24重天的第一层天,进入天王殿意味着已经进入到了不同界面了,需静心肃静。殿中央一般供奉弥勒佛,两旁供奉四大天王,背面是韦陀菩萨。
1、弥勒佛
进入寺庙第一个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他笑口常开,大腹翩翩,这是菩萨度众生示现32相中的欢喜相,给众生结欢喜缘。古时一幅对联为:“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近相亲,怎不满腔欢喜;”“世上仅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佛家认为进寺院参拜佛像的人,都是夙植善根与佛有缘的人,同时劝人相信因果定律。弥勒菩萨应化人间是慈悲,忍辱,宽容和乐观的象征,也展示着大乘佛法的普世情怀。
2、韦陀菩萨
韦陀菩萨是四天王所有32将中的为首天将,由于夙世以童贞身,修梵行业,亲受佛菩萨点化发弘誓愿,护法安僧。韦陀菩萨手中的武器,叫做降魔金刚宝杵,是镇压邪魔恶鬼,拥护佛法道场用的武器。韦陀,名为“护法韦陀尊天菩萨”。寺僧又称韦陀为当家菩萨。
外面是弥勒菩萨,笑口常开,包容一切,拥有广阔开放的胸怀,而背面的韦陀菩萨则威严执法,不禁让我想到一句做人的名言:说做人要像一枚铜钱,外圆内方。外面有圆通应变的处事方法,内心则坚持底线和原则。
3、四大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有寓意说,四大天王表风调雨顺。他们都有自己的表法特征,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百度佛教四大天王。后面有师傅讲,南华寺的持国天王是明代的雕塑是古董文物。
大雄宝殿即正殿,或称大殿。大雄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大的意思。作为寺庙的主殿一般供奉释迦牟尼,所以寺庙的主殿都叫大雄宝殿。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祖殿供奉了三尊肉身菩萨,大殿中央供奉的是唐代惠能大师,左边是明代憨山德清和尚真身和右边的丹田和尚真身。
法师曾说,惠能大师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是不或缺的一位。而且在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广场上树立着十大世界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惠能大师真身作为镇寺之宝,吸引者无数信士来此瞻仰膜拜,里面不对外开放的大家在殿门口跪拜,我们此行十分有幸进入殿内近距离瞻仰膜拜 。也许是场域太强大,又了解了各位肉身菩萨苦修成佛的艰难过程,同行修为高的师兄有所触动和感悟,好些都流泪了。
相传当年惠能和尚欲洗袈裟,但苦于无水。遂见后山树木苍郁,便以锡丈卓地,泉水应声而出,故名“卓锡泉”石壁上的雕画就是记录这一传说。
塔身周围记录了虚云大师的一生过往事迹。大家在此地诵读了一遍金刚经。这是我第一次从头到尾诵读一遍经书,感受深刻。
息心园是南华寺接待远来礼佛的信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