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感悟(191)
原文: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书中译文:
微子离开了商纣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强谏被杀。孔子说:“殷朝有三位仁人!”
我的感悟:
《论语》“微子篇”开篇第一章就讲了商纣王时代的三位“仁人”。
殷商后期,纣王执政。有关商纣王残暴的传说,一部《封神榜》演绎得淋漓尽致,他宠幸妲己,沉溺酒池肉林,杀人成癖、嗜血成性,以炮烙之刑为乐,残忍暴虐,荼毒四海。
微子、箕子、比干都是殷纣时期的高光大臣,而且是纣王的至亲。作为臣子+亲人,实在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商朝的大好江山就此葬送。于是,他们苦苦劝谏,希望纣王迷途知返,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纣王依然固我,沉迷酒色,奢糜作死。
为此,三人做出了不同的抉择。
“微子去之”:微子是纣王同父异母兄弟,他看纣王无道,穷奢极欲,国势日衰。微子屡谏不受,便“去之”,你作死我拉不回,不跟你玩儿了,拜拜啦,爷去深山老林里悠然见南山去了。
“箕子为之奴”:箕子是纣王的叔父,也劝不动纣王,反而被纣王要求干一些无道之事。助纣为虐的事他坚决不干,便装疯卖傻。纣王说,好,你既然疯了,不能为我所用,干脆降你为奴隶。所以,箕子得以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比干谏而死”,比干也是纣王的叔父,他正直勇敢,冒险竭力直谏,惹恼了纣王,被纣王剖腹挖心而死。
这三个人,选择的道路不一样,在孔子看来,微子虽无法力挽狂澜,但不和坏人同流合污,你“邦无道”,我“卷而怀之“,远离是非,是一种仁德;比干直道而行,将生死置之度外,宁折不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当仁不让;箕子不逃,也不死,他选择装疯卖傻,忍辱偷生,看似窝囊,实则是收敛锋芒、韬光养晦、积蓄实力、等待时机的大智仁。
所以,孔子说:“殷有三仁焉。”孔子第一次高调称赞,殷商时代有三位仁人志士可以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总之,不与坏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生是仁,死亦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