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姆的年轻人被催眠后,做出了一些愚蠢的行为。
1 天空晴朗,阳光明媚的日子,却穿上雨衣和雨靴,拿了一把雨伞。
2 仅隔半个街区就有一家酒水商店,这里出售的波旁威士忌酒,与相距八个街区的那家超市售价一样,萨姆却走过八个街区,来到这家超市购买六瓶波旁威士忌酒,萨姆并不喝酒。
当萨姆从“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对自己的愚蠢行为作出了一系列看似合理的解释。
1 一年中,这个季节天气变化很快,我不想冒险被淋。
2 今天天气这么好,我觉得多走点路挺好。
我们需要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这就是自我辩护。
利昂·费斯汀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是一种紧张冲突的状态,无论何时只要某个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不一致的两种认知(想法、态度、信念、意见),就会出现这种状态。
导致出现认知失调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 决策造成的失调。
比如,我们决定购买一辆汽车时就会陷入认知失调,这个决策无疑是重要的,而且短时间内不可退换。“你对购买这辆车”的认知与“这辆车可能存在某种缺陷”的认知之间会存在失调。为了减少失调,可能会回避关于这辆车的所有负面信息而去关注这辆车的正面信息。
我们在做出不道德的决策后也会产生失调。
比如,你在考试时,由于紧张大脑一片空白,刚好你的同学试卷上的答案清晰可见,你会怎么办?如果你选择作弊,“你是一个诚实、有道德的人”的认知,与“我刚刚做了一件不道德的事情”的认知之间,产生失调。为了减少失调,你可能会对作弊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小,同时将它的积极影响增加到最大。
2 不充分理由造成的造成的失调。
比如,你的朋友买了一件新衣服,在你面前兴奋地穿上。看着朋友期待的眼神,你会怎么办?“挺适合你的”。那么“你是一个诚实的人”的认知与“我说过挺适合你,但衣服并不怎么样”的认知产生失调,但此时的外部理由是充分的,我不能伤害朋友。
那如果外部理由不充分,那我们会怎么办?那我们就需要给出内在理由,也就是我们会通过改变态度来证明自己行为的正当性。
比如你是一个五岁男孩的家长,这个孩子很喜欢打自己三岁的小妹妹。你给他讲道理,但毫无效果,为了保护女儿,让儿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你开始对男孩的攻击性进行惩罚,作为家长,你可以从轻微的(严厉的目光)到特别严重的(狠揍一顿)。所受到的惩罚威胁越严重,你的儿子在你面前改正的可能性越大,但只要你看不到,他便可能变本加厉地打自己的妹妹。
当孩子面对你轻微或严厉的惩罚,他都会体验到失调。他知道自己现在不能打自己的妹妹,但他知道自己很喜欢打自己的妹妹,面对严厉的惩罚时,当他想打自己妹妹时,有一个充分的外部理由,“我之所以不能打妹妹,是因为如果我打了妹妹,父亲会揍我”。
面对轻微的惩罚时,孩子也会体验到失调,当他想打自己的妹妹时,他找不到充分的外部理由时,他就需要为自己不能打妹妹,找到一种辩护方式,那他只能寻找内部理由“打自己的妹妹真的没什么乐趣”,男孩也能真正改掉打妹妹的习惯。
3 自我概念受到威胁造成的失调。
比如,当我们需要为一项很有价值的慈善事业捐助时,假如你不想捐助,你有很多理由——你没有多少钱,你的捐助可能根本没多大帮助等等,但当捐助者补上一句“即使一分钱也会有帮助”,听到这句话后,拒绝捐助会对你的自我概念形成挑战,从而引起失调。毕竟没有人吝啬到一分钱也不愿意出。
我们如何认认识失调,作者给出了四种方法:
1 加深对自我防卫倾向和减少失调倾向的理解。
2 意识到做出愚蠢的或者不道德的行为,并不一定意味着自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傻瓜或者是一个不道德的人。
3 发展足够的自我力量来容忍自己的失误。
4 增强自己的认知能力,认识到承认失误对于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的益处;同时增强自己形成与他人之间密切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