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这篇课文整整上了四节课。
这也是我回归课堂后,第一节公开课。
上课铃响后,孩子们的嘈杂声渐弱。三位教师前门而入,穿过走道,在教室最后排慢慢坐下。
今天,我上公开课,所选的课文就是《哦,香雪》。几位老师昂着头,看着我和黑板,仔细地听。
《哦,香雪》是一篇短篇小说。我先介绍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我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望着孩子们的脸,没有一丝丝慌乱。听课的老师趴在桌上,时而抬头,时而伏案,写写画画。
我离开教学岗位十几年了,别说公开课了,就连正常的教学都断了。阔别之久,理应紧张。然而,多年社会磨砺,加之几位老师又非常熟悉。从参加工作相识至今,有近二十个年头了。所以紧张不存在。
在外闯荡的日子,我教过初中语文。有篇阅读理解,就是《哦,香雪》。但在内容和情节方面,进行了删减,没有课文那么长。课前,我下载了讲义,仔细看了一遍,心里也有了底。
第一节课内容不多,也比较容易。主要介绍介绍小说的三要素,也就是人物、情节和主题。这三要素没有什么好讲的,大概介绍之后,又继续下一个环节。
这个环节,也就是阅读的流程。我作为重点来讲。声音放大,告诉孩子,阅读有四个流程:标题、内容、结构和主题。标题又有四个作用:人物、线索、事件和中心。
为了内容更加深刻,我找了一篇范文《最美的善举》做举证。我大概介绍了范文内容后,又引导孩子们,大胆说出标题的具体作用。讲台下,孩子们放低声音,小心翼翼地说“事件,中心?”。
“对,同学们说得对,就是事件和中心。标题的作用不唯一,这个标题就有事件和中心。最美是中心,赞美了苏大哥默默帮助1号病床一家人的故事。事件,就是苏大哥通过买蝉蛹的方式,帮助1号病床一家人。”
我继续说,标题就像一座桥梁,嫁接在读者和作品之间。又如一扇可以窥见作者思想火花的窗户。所以,标题的四个作用一定要深深记在脑海里。
小说内容,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小说的情节。概括情节初中生必掌握的技能。当然,我们中职的孩子,十有八九不具备那个能力。我用一句话告诉孩子如何概括情况,什么人干什么事。找到段落的主干,把修饰的语言全部刨去,留下主语谓语或结果,这就是文章的情节。一部小说,有许多情节,要分清主次。
有些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一言一行都会有意无意彰显小说的主题。所以我们要把握小说的人物,看一看小说是如何通过人物表现文章主题的。
课堂上,我又穿插告诉孩子们,什么样的小说是经典小说。那就是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香雪这个女主人公,就是时代背景下,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代表,表达了知识就是力量的作品主题。
我又举了例子。以前学过舒婷的《致橡树》,几句短短的爱情诗句,几十年登印在课本里,因为作品反映了改革开放后,老百姓心中长期被压抑的爱情种子,被舒婷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反映了时代特征,所以成为了经典。
一节课,娓娓道来。课文没有讲太多,作者都没来及介绍。后面又讲了三节课,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和环境描写,才全部细致地讲解了。
下课铃声响后,教室后面的听课老师,站起身子,从后门慢慢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