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不多说,先上几点实用的建议。以下皆出自《如何学习》,书中的举例不再重述,条条理论都是可经推敲、经过试验论证的科学学习方法。
1.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会自测,反复强化记忆。
2.化整为零、分散式学习,通过了解人体记忆机制找到最佳的记忆曲线
3.不要在单一固定的环境中学习,通过更换场景加强记忆
4.穿插交替学习内容,提高大脑应“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5.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渗滤”
6.辅助学习—知觉学习、睡眠
有些学习方法,大概不需要具体讲述,大家也心领神会,但若是你从未看过《如何学习》,或者觉得这些与你所知的学习方法不符,尽可以往下看,我们一条条详细来说。
在这之前,还得稍稍讲讲这本书及作者。
作者本尼迪克特·凯里是《纽约时报》的顶级记者,在健康和科学领域工作30多年。21世纪初,他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有关记忆与学习的科学研究追踪报道,可以说是这本书的开端。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让更多人掌握学习的策略、具体的方法,学会善于利用时间,而非知识强调学习的数量或强度。
全书分为4个部分,从标题就看的出,作者写的时候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又逐渐递进。这4章分别是基础理论(学习大脑如何运作)——增强记忆(教你怎样科学记忆)——解答难题(完成生活中的复杂难题)——潜入意识的深海(利用知觉和睡眠,让“潜意识”自动学习)。以上用标题格式写出的6点学习建议就是从这些内容中抽丝剥茧出来的,书上为了证明作者观点的正确性通篇大多是实验案例,虽说这些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论点,但是在阅读时可以挑选着看,作者很用心地把重要段落文字加粗标出,即使是阅读的初学者也能轻易掌握重点知识。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这6点学习方法从何而来。
1.考试的意义是什么?不是为了将学生分出个三六九等(虽然事实上有这作用),而是为了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学了多少东西,掌握了多少知识,是对自身学习进度的检验。我们在看书的时候总是觉得这道题自己会了,但实际上呢,把这道题换个地方印出来,就是它识得我,我不认得它,觉得眼熟罢了。这就是对学习内容熟悉程度的误判,而考试是打破你的认知的一种方式。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本书的建议学习和背诵测试的比例为1:2,因为记忆的本质是储存与提取,而增加提取的频率便可以巩固记忆。比如说看书时时被动提取,而思考就是主动提取,两者虽然只差了一字,效果可谓是天差地别的。
2.我们早就熟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甚至有时候还侃侃而谈,但是本书的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遗忘式学习”。这种观点认为记忆拥有两种能力—储存、提取,没有什么记忆是可以被完全遗忘的,但是有些提取率很高,有些则极低,这样就会导致那些记忆被认为消失了,但是它扔可以被反复习得,再次提取。这种观点表明了“遗忘”与“学习”并不是阻挠的关系。
在艾宾浩斯的研究中,有个词叫“间隔效应”,相对于他所为人熟知的遗忘曲线,这正是它的相反处“记忆曲线”,但是他并没有取得结论。
正是因为“间隔效应”,将学习内容分散为几个部分,化整为零的学习才成为了必要的学习途径。
3.环境对于人的记忆有“还原”效果。当我们对记忆进行提取时,有时候需要借助提示来完成这一任务。而大脑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在我们记忆特定内容的同时,会将当时的环境、心境、情绪等打包一并存入脑海中,而提取的路径不像在电脑里面打开文件那样,有一个个清楚的文件夹,我们每一次提取记忆的路径都是不同的,这种奥秘至今未有解答。
环境便是提取记忆时的重要提示之一,倘若你整天都在固定的,不变的环境中学习,那么可提取的路径就变得少了,变换学习场所、每天放不一样的音乐都可以让提取的道路变宽。
4.交替式学习可以说是,一个书中提到的这些理论汇集的点。交替式学习可以和传统的重复练习做对比,过去人们认为重复训练可以使技能变得专精,但实际上,这会给人“迅速提高”的错觉。而交替式学习,虽然用时更长,但长远意义上来看,它不仅可以让大脑提高“辨别力”,亦很符合上诉所提到的记忆理论。
分散式学习、变换学习场景就是交替式学习的好例子,同时我们通过这样对“专注”的破坏,更好地利用遗忘式学习。每一次的破坏,都是为巩固记忆的储存与提取作准备,越是努力挖掘脑海中的某个记忆,就是能记得牢靠。
5.书中提到了一个词——“渗滤”。意思是像煮咖啡那样,先讲咖啡粉浸泡,再透过滤纸点点滴落,取其浸泡、渗透、过滤之意。相比起前面几点学习方法,这是一个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保持心神的警觉,想办法调动起我们的大脑,不断地采集外界的素材,并同时感悟内心。
就好比拿创作来说,我们常说要积累素材,丰盈内心,才能下笔如有神。事实上,当我们确定要写出一篇稿子的时候,光靠自己那一点点知识是完全不够的,我们需要有方法地采集一切根主题相关的讯息,调动自己的感知。当然那些未经加工的东西是不能拿来就用的,这时候便需要依靠自身的思考组织事件、人物才能写出一篇漂漂亮亮的文章。这整个过程便是“渗滤”,当我们开始解决某一问题时,使用的不再是单一的理论,而是把它们揉碎了再结合起来。
6.整个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凭空捏造的,都是有理论支撑的,这也是为什么作者要把人的身体结构,人体的记忆机制放在全书的第一章节,为的就是让学习理论站稳脚跟。
知觉学习整体上可以理解为“直觉”,比如对画的鉴赏能力、对书的阅读能力、一个棒球手对好球区对判断能力,那些说不上来的第六感已然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之一。这种知觉,有些人是依靠后天的学习,经验的积累不断锤炼而成,有些人则是天生就用过,那成为天赋。但对普通人来说,学习“知觉”也是在无形中增长记忆的很好途径。
知觉囊括很多方面,但说到具体的学习方法,作者并未给出答案。只知道的是,它能够自动进行,并自主修正。
睡眠则是另一辅助工具,除了美容养颜之外,睡眠还有巩固学习的大作用。很多时候,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我们的身体在休息还是运动,大脑都会对信息做很多类似的整合工作。当然,睡觉的时候也亦然。所以通过了解睡眠时间大脑的运作机制,就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个工具。
第1阶段是轻度睡眠,快速动眼阶段帮助我们感知在白天地思维中显示不出的各种关系,也有助于趋势带有感情色彩的记忆内容。第2阶段是运动记忆的专场,第3和4阶段常常被当作慢波阶段或深度睡眠阶段合并在一起,是延长记忆的关键阶段。
短短数字,实在是不能把各种理论详尽介绍,不过能做到粗体的那几点学习建议,大概就能从传统的学习者、学习新手等行列毕业了。第二次看这本书,对我的学习方法也影响很大,最近,我突然开始害怕自己记忆力衰退故而拿出来重读。
这已经是新的时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能看的更远,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