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师交流发言稿
老师们,下午好
站在这里,我非常的忐忑不安。为什么呢?因为作为新网师的一名老学员,我既没有像马老师那样勇猛精进快速地成长为新网师的一名优秀的讲师,也没有像田校长、曹老师、杨老师那样成为新网师的优秀学员,我是学渣一枚。站在这里有点脸红,怕把年轻的老师带偏。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写的《儿童的人格教育》的作业吧。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题目:一个孩子,一个世界
讲2个孩子的故事。
(第一个):去年9月份,我接任初一。在班上,有一个女生,个子不高,长长的小脸,整天撅着小嘴,愁眉苦脸的。从来没有看到她笑过。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很小,几乎听不见;小组活动时,她也从不发言,只是默默的听,默默的记。职业的敏感告诉我,她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孩子。父母离异?单亲?还是留守儿童?
10月的某个星期二下午,下课后,学生都急着跑出教室,去操场上跑步,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快速的离开教室,这时,我突然发现她不急不慢的在收拾着桌子上的东西,我好奇的走过去,问到"佳琪,你怎么不去跑步呢?",孩子抬头看了我一眼,又低下头,小声说道"我一根腿短"。孩子用"腿短"来代替"瘸子"这两个字,说明她很在意自己的这个"短"。"奥,原来是这样"我轻轻的拍了拍孩子的肩膀,心情沉重的离开了教室。
前面的疑惑有答案了。原来是身体有缺陷造成的自卑感?老师们说,是"自卑感"吗?对,不是"自卑感"。去年我也误以为是"自卑感",现在学习了《儿童的人格教育》后,我才知道,这不是"自卑感",而是"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过度、过分的自卑感。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讲到:从人格的统一性看,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是密切相关的。但是过度、过分的自卑感,它必然促使人们去寻求可以轻易获得的补偿和富有欺骗性的满足。自卑情结夸大困难消解勇气,从而堵死了通往成功的道路。遇到有这种"自卑情结"的学生,我们又应该如何做呢,请大家继续去读《儿童的人格教育》,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再说一个孩子。清慧。也是女生,个子不高,相貌一般,平时不爱大声说话。上课时,能认真听讲;课下能认真的完成作业,英语成绩不错,属于中上游,是个省心的孩子。年前没有给予她过多的关注。
年后,疫情期间,上网课时,发现她很长时间没有交过作业。我打电话给高老师交流,了解情况,得知家长也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就算了吧)
疫情过后,我们开学进行了摸底考试,她7科考了69分,年级第一,倒数的。
上课时,也常常不知原因的"嘿嘿一笑",很是吓人,同学们都说她"神经病",不敢靠近她,除了她最好的朋友玉泽之外,她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我也在纳闷,好好的一个孩子怎么就成了"神经病"。我找到她最好的朋友尹玉泽,她说"她那有什么神经病,只是不愿意学习而已"
后来,正好学校安排了"百名教师访千家"的家访活动。我和高老师一同去了清慧的家。家长说,孩子上进心很强,小学时成绩还好。但如果某次考不好时,回家就大哭大闹,还说"怎么就是考不过谁谁",
(通过对以上情况的了解,请问老师们: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对,是雄心过大,与自己的学习力不匹配而造成的。这也是"自卑情结"的表现。过分的雄心会妨碍孩子的正常发展,过分的雄心会葬送儿童对自我的信心。对这种孩子,我们应该淡化对分数的关注,、淡化对成绩的关注;我们还应该多给与孩子以鼓励,让孩子重拾信心,面对真实的自己。
一个孩子,一个世界。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我们又行走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不曾路过别人的世界,我们又怎么能了解别人的全部呢?
作为老师,请善待每一个孩子吧。用我们教育的智慧,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