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受幼儿园的邀约,以我家老大家长的身份,参加了幼儿园召开的大班组家长会。家长会以大会(整个大班组会议)+小会(本班组会议)两部分组成。会议在覃园长与家长的互动中开始,并在游戏中全方位向家长们介绍了幼儿园每个阶段对孩子们的发展教育情况,一项项活动的精彩回放,一幕幕生活的经典回顾,使家长们了解到小朋友在“第二个家”的快乐生活,更深入的了解了幼儿园的各项行为规范。通过幼儿园精心的部署,老师们细心的准备,许多家长们表示获益良多。
会议结束时,覃园长说:“让我们携手一起牵着蜗牛去散步,在孩子宝贵的童年里,给予他(她)们更多的高质量陪伴。”这一番说话,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检讨过往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欣慰的是我的放养式教育和慢教育至少是在正确的道路上的。
原来,教育孩子,就该像牵着蜗牛散步,不能急躁,不能过于求成,更不能揠苗助长。配合“蜗牛”们的步伐一起欣赏成长这条路上的风景,才能欣然享受孩子在成长中带给我们的独特的美。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这是一个关于人和蜗牛的故事。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带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为蜗牛实在爬太慢。虽然它已经在尽力爬,但还是只挪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地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蜗牛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上帝啊!为什么?要我带一只蜗牛散步!
但天上一片安静。喔!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根本不在!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忽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地风这么温柔。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了虫鸣,我看到满天地星斗多亮丽。
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恍然大悟。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我的手指轻轻地颤抖着。
原来是蜗牛在带我散步!!!
这篇小小的散文源自于台湾作家张文亮。读完,心中有股温柔的力量,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在孩子教育方面,我是个毫无经验的“新手”妈妈。在刚开始牵着“蜗牛”前行的路上,看着“蜗牛”爬得那么慢,焦虑、急躁、不耐烦、催促、吓唬、大声呵责时常出现,甚至有打、拉、拽、扯着“蜗牛”前行的念头。看完这个故事后,让我明白了——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跑;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发酵,循序渐进。
我家俩孩子,老大5岁,老二1岁半,老大老二都没有照书养,也没有照猪养,我纯粹的放养,老大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确实是就想着让他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各方面的兴趣班都去学学,五花八门的技能都培养一下,琴棋书画都掌握一下,后来慢慢发现,那一切不过是我所想,几次沟通之后,一切还是以孩子自身兴趣爱好为主,除了重点培养他们生活习惯,其他的都不在这个阶段必须学习的范畴之内。他们自己喜欢的,想学的,在我能力范围之内,全力配合,并明确告知他们,学习这类知识,是你们自己选择的,我不要求你们学得有多出色,也不规定你们一定要有多少的成绩,我只有一点要求,既然选择了就不能够轻言放弃,不管学的效果如何。
现在,我只坚持,让孩子做人真诚,学会说“谢谢”,懂得交朋友,知道分享,喜欢阅读和运动,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做,凡是耐心与坚持。以这样的方式教育我自己孩子,只单纯的想让孩子在不错过他最美好的童年时光的同时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始终相信民间的说法“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性格塑造命运,习惯成就未来,坚信小孩子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越来越注重效率,也越来越多的家长们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开始重视早教,着重培养孩子知识与能力,忽略了孩子心理模式的发展,遗漏了孩子性格的形成过程,习惯性“拿着小皮鞭在后面抽”,或者拼命拽着孩子向前走,只求速度,不看过程,致使早教走向了相反的方向,拔苗助长。
家长们,别忘了,或许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能让孩子快速的掌握某个技能,但同时也会让孩子错失了很多人生美丽的风景。甚至让你们的亲子时光变成互相折磨的日子,大人觉得孩子让人操心,孩子觉得大人让他烦心。
孩子,是我们在这个世上看到过的最可爱的人,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作为家长,何不放慢脚步,抛开自己的一厢情愿,抛开那些“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牵着孩子的手,跟着孩子的节奏,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世界的奇妙乐章,携手他们走过美好童年、青青岁月。这何尝不是给自己也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深呼吸。
让我们牵着蜗牛去散步,陪伴在孩子的成长岁月里,一起欣赏沿途美好的风景,感受一路上美妙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