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串的亲戚一般看望的都是父亲的姑姑啦,姨妈啦或者舅舅之类的,一上午串四五家,中午赶在哪家就在哪家做客吃饭,下午三四点就能返回,一般亲戚会压回来部分礼品,记得小时候做客带礼品都是一些糕点,还有肉包子馒头之类的,那时这就算好的东西。
现在富裕了,不缺吃穿,买奶,水果之类的,不用再提前蒸好包子晾好,用篮子装着上面盖上布,绑在自行车后座上串亲戚了,那时自行车慢,串亲戚效率低,甚至有的亲戚都走到初九初十。而现在汽车电车速度提高,一天下来亲戚基本串完。
而且以前过年做客亲戚家,反而比较关注吃喝,正因为经济条件都差,平时吃不到,过年能够有吃喝,过年家里即使买了鸡鸭鱼肉,但自家吃起来有限,甚至要放着留着待客,一般小孩是吃不足的,所以那时小孩子比较热衷于跟随父母走亲戚,代表有好吃的。
现在平时肉类都不缺,到了春节反而吃不下过于油腻的食物,绿色蔬菜更受欢迎,待客的食物冷盘热盘满满一桌,但一顿饭下来吃不了多少,每天都吃各种肉类,肚子满登登的消化不了,而且家里也不缺,不在乎那口吃的,最多喝酒当菜肴夹几筷子,吃饭时再喝碗汤,菜消耗不了多少。
小时候不说每顿饭盘子空空吧,但是过年那几天满心期待的都是吃喝,每顿饭都觉得充满惊喜,小孩心里想每天都是过年就好了,那每天都可以吃到好吃的,那时甜的发腻的果子都是好吃的,连续吃好几块,现在那些糕点摆着一动不动,甜腻的吃不下,真不知道是糕点做的难吃了,还是小时候太爱吃了,记忆里那些可都是好吃的东西呢。
小时候奶糖并不经常可以吃到,偶尔买上一斤,吃不了多久就没了,过年时候每当串亲戚硬邦邦的水果糖也吃的不亦乐乎,装着满满一口袋糖块仿佛装了满满的幸福,计算着每天吃几块,可以持续吃几天。现在一袋袋包装精致的糖果,偶尔能够吃一两块消遣就可以了,剩下的可能某天翻出来已经过期了。
大年初二走娘家,一般初二全家都会去外婆家,骑自行车的,步行的,外婆家距离近走路也用不了很久,家里自行车不够我们全家人分,母亲偶尔领着我走路,虽然步行,可比起远路的三姨四姨,我们基本都是第一到达的。
我记得每到达外婆家村子,母亲不时的停下来和村里人说话寒暄,一会儿停下来喊大爷晒太阳呢,一会儿和邻居婶子聊几句家常再继续走,感觉母亲回到娘家寒暄的游刃有余,而我则跟着母亲乖巧坐车上或站一边,偶尔母亲提及我,需要我喊外婆或舅妈时候我乖巧拘谨的叫人。
终于到了外婆家胡同,胡同里住的外公的兄弟我都认识,一般母亲会提醒我见了外婆或者哪个舅舅主动打招呼叫人,经历重重寒暄大关到了外婆家,大声叫着外婆,外婆从厨房围着围裙出来,开心欣喜的招呼我们。
把糖果瓜子花生摆满桌子让我们吃,外公则强调着让外婆把哪个零食拿来别忘了,外公对待我们的方式是有了吃的东西全部拿出来,生怕外婆忘记,他不停的说着让我们放开吃,快吃,我们吃的越多他越开心。
等到我们吃一会儿,三姨四姨间隔不久也到达外婆家了,我们也可以和她们的小孩玩了,满屋子都是人,热闹极了,偶尔我们在外婆家一直玩腻了,一群孩子商量着在家门口玩,我则喜欢外婆家的大园子,园子里都是外公种的各种蔬菜和果树,打理的井井有条。
从园子里可以看到远处人家,园子地势高,视线好,我记得园子下面有一家人家盖的崭新的红砖房,大门还是涂蓝色漆的铁门,上面还带有狮子的形状。还记得有一家低矮的土房子,没院墙,院子里有口压水井,还生锈破旧,我恍惚记得小时候跟随那个小女孩到过她家,也是这样的房子,不知是否是她家。
那时她家土房子里面光线暗沉,依稀有点印象是她的母亲卧病在床,父亲每天在田里劳作,小小的她放学后回来垫脚在灶台做饭,那次她回家做了青菜汤,盛一勺凉水倒进铁锅里,烧开后放了点洗好的青菜,最后放酱油盛出来当菜又当汤,她父亲满身泥泞回来吃饭,端着这样毫无油水的青菜汤就着馒头吃的香喷喷的,她要留我吃饭,我忙摆手跑回外婆家,从那以后我觉得青菜汤也挺香的。
一般人到齐后,母亲父亲还有姨妈姨夫先要去邻居家转转拜年,回来后基本说会儿话就可以开饭了,外公外婆在外面地锅上忙碌着做饭,我们坐在院子里聊天说笑,外公学过厨艺,我听母亲说老姥爷大概是红白喜事的做饭师傅,因此外公也学得几分厨艺。
记得外公用大铁锅拿着大铁掀翻炒沙土花生,他脖子上挂着一条白毛巾,汗留下来了就用毛巾擦一擦,接着继续翻炒,那花生嘎嘣嘎嘣的响声,吃的时候又热乎又口齿留香。
外公还炒过柿饼,甜糯的柿饼本来就可以直接吃,但外公自己发明了炒柿饼,觉得炒炒更能发挥它的甜香,还有类似春卷的食物,外面是鸡蛋做的薄皮里面夹着肉馅,不过最后是油炸过的,特别香。
待到吃过午饭,母亲姨妈外婆在卧室里聊天,我们小孩继续在外面吃水果玩耍,父亲他们喝茶水聊天,到了三四点即将返程回家,我感到回到家的那种舒心自在,不是说外婆家不好,而是没自己家里可以躺在床上的自在。
初三四可能姑姑回娘家,三个姑姑可能一块赶来也可能错开时间,不过和那些表姐妹表哥弟长时间不见面难免有生疏,哥哥们和表哥表弟们一块玩的挺开心,二姑家女儿和我差一岁,我和她可能聊几句,但如果大姑家两个表姐来了的话,二姑家女儿和她们更亲近,丢下我就和她们玩去了,大姑家住在城市,一口普通话加上漂亮的衣服,高挑的个子,让我这个土土的农家姑娘更显得自卑,我也尝试过和她们交流,不过大的表姐挺亲切和我聊天,小表姐可有可无的回答几句也不理我了。
那时候年龄小,一方面觉得有自卑,另一方面十分向往以后自己也可以到城市生活,小孩子忘性大,即使有不舒服但到了午饭还是到奶奶家跟着一块吃,凑着热闹,有时候搬着凳子找到位置默默坐下吃,也不言语,感到自己一腔热情冷下来了。
初五又叫破五,我记忆中这天并不算吉利,不能串亲戚,在家待着玩,好像有不能动针线活的习俗。初七送火神到了傍晚吃完饺子小孩一个个拿着稻草做的火棍点燃,朝着南边田地里跑着,一个个火把在夜幕里晃动着,照亮一片土地随即又照亮另一片谷场。
大人们在门口望着孩子送火神,当火把自然的燃烧殆尽,那代表火神送到了,可以返回家了,有的孩子火把做的又高又大,烧起来耗费时间,可能孩子可能奔跑到远处的公路才熄灭,有次我也跟着村里小伙伴和哥哥们一块送火神,我拿了一个小火把,即使灭了我依旧兴奋的跟随他们奔跑。
等到跑到公路上,这时大家火把基本都熄灭了,一团黑暗,偶尔有过路的汽车快速通过,我停下来喘着粗气找人,可悲催的发现人都不见了,不知道是穿过公路到了那边田里还是都返回了。
我自己害怕起来,仿佛看到有汽车停下把我塞到车上拉走的场景,我打了个战栗,看到公路下面有桥,跌跌撞撞的跑到桥下躲着,还能听到桥上汽车摩擦公路的嗤嗤声音,我仿佛趴在桥下睡着了一般,感觉那儿是安全的,谁也找不到,也没有歹徒能够把我抓走,后来我也忘了怎么回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