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的暑假,就是休、养、生、息

当教室的琅琅书声渐渐平息,蝉鸣声铺满每个夏日午后,属于教师的假期终于如期而至。语文老师的假期应是对身心的自然调适,对生活的温柔回归,是一场 “休、养、生、息” 的生命修行。

01

休,是身心的彻底松绑

暑假的首要之义便是“教学中,教师们如同不停旋转的陀螺,深陷于琐碎的教学工作中,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既然已经放下粉笔、暂别课堂,就该关掉闹钟、卸下操劳,允许自己 “闲适自在”,让心灵得到片刻放空,恰似绷紧的琴弦终于松弛,又如风尘仆仆的行者卸下行囊。休憩从不是虚度时光,而是给生活一个暂停键。唯有这般彻底的 “休”,才能挣脱职业身份的 “束缚”,为后续的自我滋养腾出空间。陶渊明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的感慨,其初始阶段正是这种卸下重担的 “休”。

02

养,是对自我的修复与滋养

“休”是松绑,“养”则是主动的疗愈。平日被粉笔灰熏哑的喉咙,被伏案久坐累伤的脊背,以及精神深处堆积的疲惫,在 “休” 的基础上,终于能进行系统性修复。暑假最惬意的事,莫过于像打理花草般滋养自己。或许迎着晨光在绿荫道上快走,感受汗水滑落、关节舒展的畅快;或许寻一处安静角落,一杯淡茶、一本闲书,便消磨了整个下午;或许找一片清幽之地,练瑜伽、做冥想、静坐放空,任繁杂思绪如流云般缓缓舒展;抑或安然入眠,直到被晨光轻轻唤醒。这难得的闲暇,正是滋养身心的良方,让耗损的元气重新充盈。

03

生,是回归生活的本真

除了休与养,暑假更重要的是,在充满生机的烟火气中,在生生不息的大自然里,触摸生命的质感,回归生活的本真。三尺讲台之外,教师也是子女、父母、伴侣,是职业角色之外的鲜活个体,有着被日常教学挤压的生活角色与情感需求。暑假正是回归本真自我的契机:陪孩子去水上乐园撒欢,享受亲子互动的纯粹快乐;与父母围坐闲聊,品味天伦之乐的温暖;和爱人漫步林间小路,感受岁月静好的恬淡。再如,系上围裙,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中尝试新菜式;挎上相机,穿梭于老街巷弄记录人间烟火;收拾行囊去远行,让笑声回荡在山川湖海之间;或约上好友,在夜市摊前举杯畅谈,听冰块碰撞杯壁的清脆声响,感受生活最质朴的温度。

04

息,是深沉的蓄势

如同大地在寒冬中静默,教师暑假的 “息”,是让心灵在宁静中舒展呼吸,让精神在涵育中蓄势待发。与前三种状态相比,“息” 的境界更显深邃。它既包含对过往经历的沉淀回味,也涵盖对未来规划的深入思考;既可以是遨游书海时的随性冥想,也可以是隔绝繁杂信息后的纯粹空寂 —— 当屏蔽了不断刷新的资讯洪流,才能体会这种返璞归真的静默。无所事事需要花费时间,需要长久的停留,需要深入的、沉思的驻留。(韩炳哲《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

唯有扎根于深沉的宁静,大地和生命才能完成最深度的更新,为破土而出积蓄不可思议的磅礴力量。当暑假的帷幕轻轻落下,教师的身影看似 “隐入日常”,实则是潜入了一场深远的生命更新循环:先以休松绑,再以养修复,继以生焕活,终以息蓄势。四者如四季轮回般自然有序,亦如生命吐纳般不可或缺。

愿所有老师,在这个暑假都能休、养、生、息,潜入了这场深远的生命更新循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