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是唐代中兴名将,戎马一生,战功彪炳。平定安史之乱,兴复唐室,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唐肃宗称:“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唐代宗赐铁券以记功,并图形于凌烟阁以彰其忠义。唐德宗尊他为“尚父”。《新唐书》称郭子仪“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
田承嗣割据魏州时,骄横无礼。但郭子仪遣使至魏州,田承嗣却向西跪拜,指着膝盖对使者道:“这个膝盖很久没向人下拜了,今天拜一拜郭令公。”李灵耀占据汴州,不管公私财物,只要经过汴州,一律扣押。而郭子仪的财物经过他的辖区时,李灵耀非但不敢扣留,还命人护送过境。
像郭子仪这样的三朝元老,国之重宝,竟然也有颇为忌惮,避之则吉的人,这个人就是唐史《奸臣会传》中赫赫有名的奸相卢杞。史书记载:“卢杞,貌丑,色如蓝,阴谋奸狠,多口辨。”
郭子仪晚年闲居在家,纵情声乐,宾客往来,女眷及歌伎也从不避讳,对外显露自己的狂放不羁,热衷声色犬马,以此韬光养晦,避免锋芒太盛,引来灾祸。
有次,卢杞前来拜会,那时卢杞还只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书生。郭子仪听到后,马上命令所有的女眷和歌伎,一律退到大会客厅的屏风后面去,谁也不准出来。
郭子仪一本正经,行礼如仪,单独和卢杞谈了很久,等卢杞走后,有人就问郭子仪:“您平日接见客人,都不避讳我们在场,嘻嘻笑笑,无所顾忌。为什么今天接见一个书生,却要如此谨慎?”
郭子仪说:“卢杞样貌丑陋,又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妇人们见到他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如果他一旦得志,我们这一大家族,可能没人可以存活!”。
后来,卢杞果然做了宰相,凡是过去得罪了他的人,他都进行了残忍的报复。卢杞最擅长的就是中伤、泼污、陷害、公报私仇、借刀杀人等小人伎俩。宰相杨炎、张镒、御史大夫严郢等人,都先后死在他的手上。郭子仪一家却幸免于难。
以抗击“安史之乱”有功社稷的元老大臣颜真卿,忠直敢言,曾经揭发卢杞弄权误国的罪行,令卢杞怀恨在心。
颜真卿曾有恩于卢家。颜真卿做平原太守时,安禄山的部将杀死卢杞的父亲卢弈,并将卢弈的脑袋挑在旗杆上示众,颜真卿因平时仰慕卢弈的为人,就派人将卢弈的脑袋抢回,擦干上面的血迹,专门为卢弈搞了个盛大的安葬仪式。
然而卢杞并未对颜真卿感恩戴德,反而忘恩负义,变本加厉。
卢杞乘李希烈造反的机会,对皇帝说:“李希烈年轻气盛、居功自傲,部将们肯定都不敢劝他。如果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携带陛下诏书,前去向李希烈当面剖析祸福利害,李希烈定会洗心革面、自愿归降。颜真卿是元老大臣,忠贞正直、刚毅果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实在是此行的不二人选。”
朝廷内外的人都知道卢杞这是公报私仇,借刀杀人。诏书颁下,满朝文武尽皆失色。颜真卿行前给儿子留了封遗书,只写了六个字:奉家庙、抚诸孤。到了许州,颜真卿果然被李希烈拘留。在被囚禁了一年半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八月,颜真卿被李希烈缢杀于蔡州。
后来,在这个集阴险、刻毒、猜忌、权谋于一身的奸臣倒台后,唐德宗在与宰相李泌的谈话中,仍然未能认清卢杞的真面目,说:“卢杞清忠强介,人言其奸,朕殊不觉。”李泌回答:“人言而陛下不觉。此杞之所以为奸也。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
孔子《论语》中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诸葛亮《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识别明辨君子小人,是人生踏足社会所要上的第一堂课。孔子早给我们准备好了内容详尽的读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亲近君子,远离小人,既是对自己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名誉、品德、功业负责任。《庄子》云:“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君子之交虽然平淡无奇,但坦荡、真诚、自然,如春风化雨,会引导友谊不断进入佳境。小人之交虽然甜蜜温馨,但工于心计的小人就像一颗随时引爆的定时炸弹,让人生无时无刻都处于险境之中。
郭子仪慧眼识人的本领让我们由衷地佩服,颜真卿为小人设计谋害的遭遇也让我们深感惋惜。唐朝李德裕《小人论》中说:“世所谓小人者,便辟巧佞,翻覆难信,此小人常态,不足惧也;以怨报德,此其甚者也;背本忘义,抑又次之......”
远离小人,就是远离各种灾祸的发生。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