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被这么几个场景困扰:在职场上,你一句不经意的话,却让领导和同事很不高兴。
在生活中,你与朋友的聊天,往往话不投机,三言两语就不欢而散。
在家庭中,你与父母、爱人和孩子的交流,最后总是以争吵画上句号。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说出的话不会伤害别人,但事实却总是事与愿违。
那么生活中与人沟通有哪些方式是不正确的呢?
1.道德评判
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一旦别人与自己的价值观不同,就认为对方是不对的、不道德的。比如:“你这个人太自私了”,“他经常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这种沟通方式不能表达出你对别人的真实感受,反而会激起别人对你得敌意。
书中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认为,人们从小就会学着用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是对的。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去想别人有什么不对。比如老师布置了我不想做的作业,那他就“太过分了”;有人开车冲到我的前面,那他就是个“不会开车的混蛋”。
以上这些对他人进行道德评判的人,往往觉得自己像一个正义使者,是公平客观的。但其实,他们说出口的话语,反映的是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需要。对方面对这种评判,要么会用各种方式否认,要么是迫于压力承认。但是,无论哪种情况,都会让你们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困难,关系越来越紧张。
当你一旦习惯用道德评判的方式与别人进行沟通时,在内心中,你就会将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作为评价其他人行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一旦有人违背你的道德标准,那在无意识中,你就会把这个人当作坏人。你将会变得越来越以自己为中心,忽视别人的感受。而这些,最后都会导致沟通问题。
2.进行比较
有句幽默的话这么讲的:如果你想过上悲惨的生活,那就去与别人进行比较吧。
从小到大,我们都会有一个比较对象,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无论是上学时候比成绩,还是工作之后比收入,父母总是会拿我们与其他人进行比较。但是我们感到的,不是动力和激励,而是巨大的压力、自卑和反感。
既然“进行比较”对沟通这么有害,为什么人们还是会不自觉地将对方与别人进行比较呢?
实际上,人们通过将对方与别人进行比较,来评价对方的行为和地位,让自己具有说服力,从而让对方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请求。
比如,父母在教育自己子女的时候,经常会说:“别人家的孩子每天学习好几个小时,你却每次只学一个多小时!你要是再加把劲儿,成绩准能提高!今天网上就多学一个小时吧!”但是,我们都知道,父母这样说,孩子多半是会反抗的。
因为,“进行比较”这种沟通方式的不恰当之处就在于,这样会让对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对他们自信心的打击和感情上的伤害,会让对方下意识地产生防备和反击心理,他会拒绝你的请求,甚至会发生争吵,让整个沟通不欢而散。
3.强人所难
本书中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认为,沟通是通过语言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和请求的过程。
但是在向对方说出自己请求的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有些人能够用语言委婉地表达意愿,但有些人却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他们用批评、指责和命令的方式,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甚至用惩罚相威胁。
比如,有些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常常说:“你下次英语必须给我考到90分,不然我就扣你的零花钱!”有些人在与伴侣交流的时候,会说:“我也是担心你啊,你应该时刻和我汇报你的动态,不然咱们就分手吧!”这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要求中还暗含着威胁的沟通方式,就是“强人所难”。
强人所难,是当今社会中一种很常见的沟通方式,而且,是强者常用的手段。这里的强者可以是父母、师长或者领导,他们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要改变他人,让他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要求,于是,他们会盛气凌人地命令和指责他人,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
4.回避责任
我们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都应该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责。但是,当需要负责的情况真正出现的时候,有些人却选择了回避,试图用言语来淡化个人责任,将责任推到其他人或事上,这种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就是“回避责任”。
回避责任会让别人对你产生不信任感,还会让你的需求逐渐模糊。长此以往,很可能说话人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更不用说准确合理地说出自己的需求了。
以上四种沟通方式,是生活沟通中经常遇到的坑,被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称为“暴力沟通”,因为这些有心或无意的语言暴力,给人们带来了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隔膜和敌视。
深度思考:
与朋友聊天或者亲近人之间的沟通中,站在自己的道德立场上评判他人,没有顾忌到对方的感受,在某些场合,这四种沟通方式纷纷中枪。
对待朋友和亲人,和颜悦色是前提,始终贯彻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妈从小就告诉我,你不喜欢的人,别人也不一定喜欢你)。这点自我感觉还可以,不过偶尔会犯错。
我好胜心比较强,经常会暗自和别人比较,搞的自己身心俱疲,目前只停留在自我比较这个阶段,(也不想扩展到邱先森和明月),希望日后一直坚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进步一点点就好。
教育孩子上,不能把她和别家孩子进行比较。换位思考,自己曾经也是孩子一路走来。告诉她凡事尽力而为,我很爱她。
关于强人所难这件事,我发现我和邱先森正在对闺女实施。
27个月的明月只要把被子踢开(冬天这样会生病的)。我和她爸很默契配合演戏。
“把那个药拿来,给她吃药”,她就慌忙的说:不吃药。”把被子乖乖盖上,
“快点吃饭,不吃饭就把电视机关上了。”(屡试不爽)
这本书读到这里,我觉得应该换种方式去和她表达更好(还没想到具体方法)。
关于回避责任,告诉孩子犯错要勇于承担,每个人都是在试错中成长的。爸爸妈妈曾经也是和你一样大的孩子,不怕犯错,能改就好。
告诫自己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不要责怪孩子身上的毛病,她们反映出自己身上的缺点。
从反思自己开始,成长比成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