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这章之前,我以为孩子的“生存时间”是健康时间,或是完成必做项目的挑战,比如学生必须要完成的作业等,帮助其在当下那个环境中蓬勃生存下去。但看到作者对生存的解释,一下子也把我自己给放大了!
人的一生,犹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样,最下层是逆境中的生存,中间是健康快乐的平凡人,上层是成功卓越和自我实现。我们大多从最基础开始,不断地求索求进,突破一个个局限。但面对孩子,我们的目标经常是最上层的,而忽略了扎实的地基——逆境生存能力,这是决定能走多远的坚实基础!近些年众多青少年噼里啪啦地坠落,大多也是因为地基没打好,没有学会如何应对挫折,应对逆境。一个具有柔韧生存能力的人,面对困难、挫折、逆境时会自我修复,从煎熬中获得成长,化压力为向前的动力,如此之下,还担心什么做不好呢?
生存时间培养的指导方案:
1. 积极解读:当你“识别到”孩子遇到成长挑战、逆境时,及时提供“帮助指导/应对策略”。利用心理学中ABC原理,你如何看待所遇见的事情,用积极的、抱有希望的、成长型方式重新定义、拆解和描述孩子正在经历的事情,让孩子感受到事情是有解决办法的、可控的。积极解读可能是一番话,一段陪伴,一个故事或一部电影。大人积极解读,改变家庭语言系统,孩子生活其间,会逐步习得一种自我对话疗愈能力。
2. 把不情愿的事情耐心做完:这是坚韧者强大的能力,当然也像走路说话一样,需要家长主动传授孩子才能习得。孩子天生会抗拒不喜欢或不擅长的事情,遇到类似事情会变得拖拉敷衍,缺乏时间观念,甚至发脾气。
具体操作方式可以按如下步骤:1)描述目标,进行时间估算;2)发出关键动作指令,给出步骤清单;3)执行,中途演示看表,倒计时;4)描述和分享完成后的喜悦心情。
3. 培养逆境人格:像运动员一样刻意训练逆境中的“精神肌肉”,比如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天赋、身体素质和日常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行动计划,然后是反复训练螺旋式上升,还需要有对手陪练共同成长。
对于孩子,行动方案即是多参加比赛,吴敏霞说过,不一定每一个孩子都要从事职业竞技体育,但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个坚持锻炼、持续刻意练习的体育项目。运动对一个人意志力的锻造、毅力的考验,甚至心性的打磨性格的养成,都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如何懂得练习的意义和坚持的力量、如何看待胜负输赢、如何跟伙伴合作,如何尊重对手,如何面对外界压力,这些心态的培养都是可以通过运动收获宝贵财富。
4. 自证预言:我的理解就是自我的信念,自己给自己的信心,当你笃定要做什么时,梦想也真就实现了,这一点我非常相信,幸运儿大概都是那些自认为运气好的人,成功者也往往是那些一直认为自己能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