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篇简书更文
意识到自己在育儿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执念,是今天偶然读到一篇文章时,突然觉察到的。
文章的作者讲了一个焦虑妈妈的故事。
这位焦虑妈妈的女儿三年级,超级爱阅读,并且是爱自由阅读,但是最近却蔫儿了。
通过聊天沟通,作者得知这位妈妈每天给女儿安排了很多学习任务,孩子每天机械地重复这些一样的学习任务,没有玩耍时间,甚至连她喜欢的自由阅读的时间都被挤压得所剩无几了,所以孩子学着学着就蔫儿掉了。
这位妈妈到最后坦诚道她可能存在着一些执念,比如听写字词她总觉得孩子掌握得不牢,而一遍遍地让孩子听写。
看到这里,我脑补了一个场景,这位孩子在生字生词听写上,如果错误一两个,妈妈可能会比孩子还紧张。
而这个场景曾经也发生在我和麦子身上。
01 生字注音组词的执念
有时候我总觉得他每天学完课文都会复习预习生字生词,应该会学得很扎实,但是每个单元学习结束时,听写生字词,他却很少是全对。
甚至他在家里练习时能够写正确的字词,到学校里练习时反而写错了。
为此我也紧张过,也会为了生字生词让他一遍遍练习,以达到100%的正确率。
后来在听一次讲座时,有机会请教了老师,老师告诉我,小学阶段注意组词错误其实很正常,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和阅读习惯,即便孩子最终还是错误了一两个,也不需要过多担心,只要孩子每天保持阅读的习惯,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都是可以逐步提高的。
当我不再纠结于孩子的注音组词是否全对时,而是把精力放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上时,我发现孩子开始有了一些惊喜的变化。
他会说出一些出其不意的词语,也会由一个词语联想到一个故事,甚至一个生字他可以组出多个词语。
多阅读,大量阅读,词汇量越来越丰富时,生字注音组词这些对孩子来说都不再是难事。
02 练字的执念
关于练字这件事,是我最大意的一件事,幼升小的那个暑假,他做了两件事,学会了游泳,打了两个月篮球,唯独没有去练书法。
我认为他上小学后,写得字多了,书法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可我低估了孩子的随意性,导致过去的一年级一整年,书写都是龙飞凤舞。
二年级,如坐针毡的我,给他报了线上和线下的书法班。
线下的书法班每个周末去上一次课,线上的书法班则时间自由,每天晚上随时都可以。
我给他制定了每天练字15分钟的任务,刚开学时执行了一段时间,还不错。
后来孩子开始有了一些抱怨,抱怨每天晚上作业太多。
犹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焦虑的妈妈一样,要求孩子既要练书法,又要写日记。
这两件事情本质上都是书写,为什么不可以合二为一呢?
我从别人的故事里,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
我马上滤除掉这个执念,从今以后只要孩子能每天配合写日记,写字态度端正,就等同于是在练书法了。
03 数学作答的执念
孩子在家写数学练习时,遇到问答题,他总是只愿写个计算结果,中间的计算过程和作答描述全都省略。
直到前不久孩子从学校带回来一张写得很详细的练习题,上面的问答题写得规范工整。
我问孩子,为什么在家只愿意写个结果呢?
孩子平静地回答:在家我想节约时间啊,只写个结果,证明我会做就可以,如果详细地作答,我就少了很多玩的时间了。
我一听,有道理,马上对孩子说:行,没问题,为了节省时间,我能够理解你的这一行为,只要你题目会做,并且在学习能够规范作答,我支持你在家的省略作答行为。
孩子很开心,高呼理解万岁。
04 阅读的执念
孩子今年自主阅读了,但是如果一本漫画书和春纯拼音文字的故事书拿给他选,他一定会选前者。
《父与子》《科学漫画》《三毛流浪记》这些系列的少量文字加大量漫画的书,他爱不释手。
这类书,他可以拿起来津津有味读上一个多小时。
但是,纯拼音文字的故事书,他顶多读半个小时就坐不住了。
我知道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一件事情的专注程度由兴趣决定,他喜欢的就可以专注很久。
读漫画,最有趣味,最不费脑,而且图画生动有趣,孩子有时候边读边笑,犹如在看一个有趣的动画片,所以不知不觉读了一个小时,他也不觉得累。
而纯拼音文字的故事书,相对而言,会烧脑很多,孩子容易感觉到疲劳。
放下对漫画书的执念后,我对孩子说,你每天读多久的漫画书都没问题,但是纯拼音文字的书里面蕴含更丰富的知识和道理,你可以适量缩短十分钟,读够二十分钟就可以,当然能读半小时就更加厉害了。
孩子开开心心地读起他的漫画书,餐桌边、书桌旁、床头,都放着他喜欢的漫画书,随时随地他都愿意捧起来读上一会儿。
兴趣,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每天晚上把他按在书桌边写写写,孩子没有了自己的空间和时间,那么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沉重的压力和负担,将会适得其反。
作为家长,放下执念,实时纠偏,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用时60分钟,18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