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孩子参加了一个公益的语文课,语文老师是我们单位的一个朋友,这些年来,白老师陪着他的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去年孩子考上西交大少年班后,他致力于影响更多的家长和孩子,所以开了一个增强孩子文学素养为目的的文学兴趣班,我心中一直非常的感恩。
早上,我在上课,看到白老师发的微信,说十点邀请孩子一起和他家孩子交流(原来也是十点上课),我赶紧通知我老公,让孩子去上课,发完微信,孩子就打电话过来,因为是上课时间,我没接。中午下课看到老师发的照片里面没有孩子,当时怒火中烧,直接打电话回去,问孩子为什么没去上课?孩子说他不想去,我就评论他是不尊重老师,并且用气愤的语气威胁他"如果你选择上课,那就必须坚持,不上课我可以跟老师说,我们退出"。之所以用威胁这个词,因为我知道他挺喜欢白老师,不出我所料,他说他还要继续上。
下课回家的途中,我还在生气,一是气孩子不守时,二是气他爸爸没有原则,到家里又继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了说服教育,直到孩子表态"妈妈你别说了,我下次去上课的时候主动给老师道个歉""儿子,你怎么做妈妈就给你点赞!像一个男子汉,有担当!"可能是那股劲下去了些,我还能及时给孩子正向的鼓励。
现在回想起来, 孩子之所以不去上课,一定有他的理由,我没有关注他的想法和感受,一味的进行说服教育,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这不是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模式上?
如果我当时能够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及不去的原因,可能会发现孩子并不是我所想象的不尊重老师,如果当时能够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来想办法解决这种冲突,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