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铁都应该听说过这个段子,说有位记者问一个放羊的娃,为啥放羊?赚钱,赚钱为啥,娶媳妇,娶媳妇为啥?生娃,生娃为啥?放羊。
对这个段子,很多评论都是围绕着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或者更深一点,“”短短一段对话道出了我们人生的轮回。“”
前些天看姜胡说老师的书,我突然想起了这个段子。咱抛开人生的意义哲学的问题不谈,从世俗的角度,我突然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在思维的本质上是否也和放羊娃一样呢?
你想啊,放羊娃为啥终极的目标还是放羊,因为他的认知里面只有放羊,或者说他的认知被所处的环境和人给固化到了一个只有放羊的层面。难道我们大多数人不是么?早九晚五的工作,貌似不同但逻辑层面大致一样的项目,周围慢慢固化的朋友圈,甚至我们周末和家人朋友放松休息的选择也慢慢的趋同。表面上我们做的高大上,但本质上我们其实也是在放羊,只不过我们的这只羊,比放羊娃的那支羊显得更高级一点而已。
危险的是,我们处在一个慢慢固化的认知层面,但时不时的还想去追求超出我们认知层面之外的梦想,于是乎悲剧了,焦虑,压力,负债,破产,妻离子散。
好的干货来了,如何破局,唯一方式就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认知,如何提升认知?持续学习和不断实践。姜老师给出了两个非常简单且易于操作的步骤:
第一步有三个动作:暂停,复盘,和反思。遇到困境,别再着急往前走了,先要停下来,复盘一下以往的动作,如何一步一步把我们带到困境的,反思下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然后到第二步,有也三个动作:看见自己,自学和重构。通过上一步复盘和反思我们应试图认清楚自己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认知层面。好了接下来缺啥补啥,通过自学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最后通过知识内化,重构自己的操作系统和模式,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