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共读·听书打卡D10#
阅读时间:2021年8月18日
阅读书目:《点燃孩子的学习动力》
本书作者:托德老师
我见:
第一部分:营造饥饿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用饥饿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朱丹激发女儿乐乐的钢琴兴趣:在孩子兴趣点还没有被点燃的时候,适时制造新奇感。等引起足够的学习欲望,再引导孩子学习,更容易获得成功。
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揠苗助长的故事:过早加入高强度的训练阶段,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完全丧失兴趣。
营造饥饿感的五个步骤:
一是找到兴趣点,多方面尝试或通过多元智能理论来发掘孩子的兴趣点。孩子的基本智力类型分七种: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思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省智能。
二是掌握满足兴趣的节奏。渲染阶段、节制阶段、选择阶段。
三是试着制造“障碍”和小小的挑战。
四是给予高频反馈。反馈并非评价。反馈更客观,表述也柔和的多。
五是变换学习方式,度过瓶颈期。
第二部分:学习动力的维持体系
(一)改变奖励方式,保持孩子的学习动力
奖励的运行体制:奖励的频率很重要。不定期奖励,让孩子摸不清奖励的规律,只有努力才有获得惊喜的可能。
犹太人的教育方式“观察学习”:不给任何物质上的奖励,通过观察,学习他人的行为方式,用心体会事物本身所带来的的快乐,借此保持孩子的学习动力。家长:审视孩子的模仿对象,净化孩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尽量接触正能量的人。
奖励的终点:“超级奖励”不可取。注意区分内在奖励和外在奖励。
(二)善用团体动力,让孩子真正快乐学习
组团拼搏,和他人共同完成任务,是一种更高级的奖励。可以通过三种团体动力获得前进的力量:
一是社会助长动力:他人在场或他人一起活动时,个体行为效率会有所提高。
二是圈子动力:一个人所处的和自己的能力息息相关的小群体。共享有价值的信息,获得最好的资源、完成高质量的作品,进而拥有持续的动力。
三是情感动力:情感动力是对人类影响最深远的动力,包括友情因素和爱情因素。
鉴别促进学习动力的团体:有共同的目标、有明确的规则、有一定的优劣比例。
(三)探究学习风格,找到孩子的学习特点
VARK学习风格理论:将学习风格分为四种类型:视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阅读和写作学习者、动觉学习者。不同学习风格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待,给予不同维度的冲击,才能事半功倍。
认知风格对学习的影响。认知风格有三个不同的维度:冲动型和沉思型(反应速度)、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对环境的“依赖”)、同时性和继时性(处理问题的方式)。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成长,并适时引导。
自己呢?
我思:看过朱丹引导孩子学钢琴的小视频,她想学,就要她很想学,其实就是营造饥饿感,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所谓营造饥饿感,不仅仅是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兴趣点,而是从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到掌控满足兴趣的节奏,到制造小挑战、给予高频反馈、适当奖励等维持学习动力,是一个系统的兴趣激发和维持的过程。
再就是要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一个杆的评价和要求所有孩子。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学习风格和认知风格,找到孩子的学习特点,在特定维度上充分点燃孩子的学习动力,实现事半功倍。
这不仅仅对孩子适用,对成年人,对自己同样适用。对自己,更需要强大的自律才能维持,也能起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