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怎么办,嘿,你看那差一点先生。
他啊,姓差,名一点,全名差一点。注意,是cha,不是chai。当然,他要是知道差(cha)一点不行,恐怕现在也能当上差(chai)官。
差一点先生从小就秉承“差一点不要紧”的观念,凡事马虎对待,诸项不求上进,是“差”一点也行,是“差”一点也行。
诗仙李白字太白,差一点先生就差一点,写成“大白”。别人指出,他满不在乎,“太白、大白,差一点不要紧!”
识字测试,别人考90,差一点先生考60。老师、父母批评,他白眼一翻,“90、60,差一点不要紧!”
就这样,差一点先生差一点考上高中,差一点读了大学,差一点找到工作。
好在,家里不差这么一点,给他开了个差一点超市,卖些柴米油盐酱醋茶水果蔬菜牛奶鸡蛋。周围邻居笑他总差一点,却又念其父母老实厚道,便也照光临不误。
差一点先生别的地方都可以差一点,收款这方面可不行,他喜欢“反向”差一点。6.89元的鸡蛋,他收人6块9或者7块;10.56元的竹笋,他收人10块6;最可恨的是,0.58元的牙签,他收人1块!每当顾客吐槽,他总是说,“差一点不要紧!”
街坊邻里的,都不跟他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终于有一天,有个外地游客过来水果,35.38元,差一点先生收人35块4。人不乐意,他又说,“差一点不要紧!”可能是看人脸生,竟然还拽了起来,“四舍五入是国策!”
咳,人外地游客管你这个?!12345一打,市长热线一拨,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来了,调查清楚、事实明了。差一点先生不仅要退还人家的钱,还得接受处罚。
可能是觉得丢份儿没面子,差一点先生的差一点超市关门大吉了,他去同学的广告店里做了印刷工人。好景不长,顾客上门投诉,说把“高端”印成了“高瑞”,好好的高端厨卫门成了高瑞厨卫门,人们都站在他家的广告牌前指指点点,笑得前仰后合。“一个旁边是立,一个旁边是王,差一点不要紧!”差一点先生见同学脸色铁青,赶紧打起了哈哈。
同学可不惯他毛病,直接把差一点先生扫地出门。丢了工作的差一点先生没脸回家,只好混迹街头,在夜市上义务帮人收拾残羹冷炙,就手填饱肚子。
有这么一天,差一点先生听说当地一家大工厂在招操作工,他跃跃欲试。招聘的时候一人发了一张考卷,差一点先生拿起笔来想要答题,震惊得险些跳了起来!这些题他都不会啊,小学初中都是在“差一点不要紧”中过来的,他肚子根本没有墨水。不过转念一想,反正是招操作工,“差一点不要紧”,差一点先生胡写一气,交卷告辞。
差一点先生当然没能得到这份工作,他凭借着“差一点不要紧”的理念,就这么混啊混啊,混进了桥洞子,混进了小公园,混进了收容所。工作人员说,“我们这里条件差一点,您可别介意!”差一点先生大手一挥,“差一点不要紧!”
看见电梯里印着错别字的广告,看到了一张网图,又看见了一个“反向抹零”的热搜,就突发奇想写了这么一篇小文,致敬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