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孔子《论语·子罕》
孔子说:“过去的礼帽用麻料制作,这是合乎礼的。如今用丝来替代,这种算是俭朴,我也就赞同大家的做法了。过去拜见天子从堂下就开始了,现在要走到堂上来,这是傲慢。虽然违背的大家的想法,但是我仍然坚持要从堂下来。”
我们可以崇尚在物质上的俭朴,但是不能省去内心中规范。因为每个人的财富情况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程度的物质标准,但是对于一些行为上的标准我们不应该像物质一样来节省。这种情况在今天其实也是越来越简单了,大家的一些礼仪礼节上不注重其实就影响了一个人做人的品德如何。过去讲的是对天子的朝拜,因为懂的人都明白,其实拜的不是这个有形的人,而是对天道的尊重,是敬天的行为。如果这都简化了那这些人是不是对天不敬?
今天的我们虽然不用对君王跪拜,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时刻应该注意一些仪式感上的标准。比如我从小吃饭的时候我爸不让我自己先拿筷子吃,要等大人一起到了才能开饭,不然一个人开始这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或许有些人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不是有这个必要,吃个饭应该轻松一点,但是我也赞同这些做法,该有的尊重必须要有。还有在工作中,我要求大家客户走的时候要送客户到车上,而不是在办公室挥挥手就好了,应该在客户的车旁站着,等到客户车子走远了再回头去忙自己的事情。很多人是连门都不送出去的,这种做人的标准我不太赞同。因为这和钱多钱少没关系,而是一种做人的态度,是对待客户不认真,不够谦虚。
这些礼节性的行为看上去是对他人的尊重,其实是一个人内在的显化,只有内心平和对人真正尊重又自信的人才能做到这样的认真、谦虚,并且达到更高的规范。如果觉得什么行为仪式都无所谓那就是随意,凡事不够认真,不认真地去做一件事情哪能做得好事情?这背后就是讲的一个人的态度,做人必须要有一个非常认真、谦虚的态度,哪怕是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都要做到位,人做好了事情才能做好。其实也就是做人的态度决定了事业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