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听课我有感触,王思思老师一开始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什么是好的课程?” 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创造性、探究性、批判性的思维,去创造好的课程。
好的课程,是自然笔记、课程整合、各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家校之间的相互配合、亲子之间的活动 。让学生探究式学习 ,让学生动手,让学生用树叶作画,带学生到大自然去充分展现学生想象能力!
21世纪信息化时代,我们需要培养孩子什么能力:跨学科学习、手脑并重、批判与创造相结合、团体活动与个人活动相结合。而儿童视角和脑科学表明:儿童认知世界是整体的、生活的、真实的、经验的,而知识和技能只有放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才会更有意义。所以我们要做自然笔记。
自然笔记首先它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主题,通过观察、发现、阅读、思考、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你对周围自然界的反应和思考, “让学习变得可视化”。
自然笔记可以让孩子们进行多元化的学习,多元化的表达……通过多元化,孩子们的能力总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学习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 是大家共同的学习进步!学科整合是现在教学模式 美术课,最需要培养学生的敏锐洞察力和细腻的表现力。学会观察是学会学习的前提。 实践出真知。科学探究是求知的有效途径。杜威说过 教育即生活。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信息技术来融入我们的生活 融入孩子们的课程。 把孩子们的课程整合起来。每一个领域都能够给孩子带来快乐。
王老师为我们举了一个基于学科主题跨学科教学的例子:以三年级《蚕宝宝成长记》为例:主题的选择并非美术课本,而是源于北京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养蚕”单元,由美术、科学、语文三位老师协同设计和实施,课程以美术绘画为基础、科学实验活动为支撑,依托信息技术手段,采取基于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展开了一个月的主题探究课程。
学科整合,同时也对老师和同学有比较全面的学科知识。阅读的形式很多,绘本阅读、网络平台、学习单设计等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更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注入式的被动的学,这样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都有提高。
之后可以开展科普绘本活动,将文化将教育传递,让后继的学生看到师兄师姐的作品,既接地气,又让知识更加丰富,让孩子更好吸收。并且设置学生反思教师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
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工具发生改变,信息技术作为底层支撑,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现在的学习离不开技术,学好一门技术已经是老师必不可少的课程。这节课,我也接触到了好多新的东西,所以,老师也要不断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