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乡的人寻找故乡,没有故乡的人寻找天堂”。从小在不同的地方长大,我经常戏称自己是没有故乡的人。
祖籍于我只是一个名词而已,其它城市或三五年或二三年,未及看清楚模样便又匆匆离去。人们说起自己的故乡,那山水草木美食记忆,那种熟悉和亲切,眼神闪闪发光,我总是很羡慕,也有些黯然。
我没有这样的情感和记忆,这乡愁,是真让人羡慕。
朋友说,“一个人在二十岁之前呆过十年的地方,就是他真正的故乡”。我板着指头算,没有一个地方能到十年。如果一定要算,四舍五入,那么也只有这里了,这个产烧饼的地方。这里的烧饼,姑且称为故乡的烧饼。
对于这个故乡,我常想不起什么,这每每令我有些沮丧。唯有烧饼,可以让我念想一下,总算有些安慰。
记忆里,故乡的街角旁,小店边,随时会出现一个烧饼摊子。摊子极简单一个圆柱形的大木桶,一块案板,一位围着围裙的制饼师傅。
2
有人要买时,师傅取一块面团,放入梅干菜肉馅,压扁至饼状,一面涂上一层黄油,撒上几颗芝麻,另一面沾点水,贴在炉的内壁上烘烤,几分钟后,热气腾腾地饼出炉了。
刚出炉的烧饼,热气腾腾,焦黄的面胖胖地鼓起,表面因抹了黄油发着诱人的光芒,一口咬下去,芝麻香肉香梅干菜香,疯狂地涌入嘴里,在一瞬间充满味蕾; 随着饼的咀嚼和下咽,周身也舒畅起来,仿佛身体的四筋八脉都被打通。实在是很治愈。
大概那时候,也经常会买来吃吧。父亲种了很多韭菜,自家吃不了,有一次还用韭菜换烧饼吃。这是为数不多的,除了烧饼之外的对这个故乡的一点点记忆。
因此,成年后,我对烧饼有特别的偏好。每每看到做烧饼的大圆桶,就喜出望外地跑过去。等到眼前看到烧饼,却又狐疑起来,因为饼的样子,好象不太对。哪里不对,因为记忆太久,也不太能说上来。
咬一口,就断定不对了。最起码的一点,面皮太薄。故乡的烧饼,面是厚厚的,有点弹性。也就能记起这一点。总之,不对劲就是了。
即使如此,我还是对烧饼付出了极大的热情。每次看到都会买来吃,聊胜于无嘛。
3
和C君结婚后,我经常讲起故乡的烧饼,寻找故乡的烧饼便成为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里的主要活动。通常C君吃到一款好吃的烧饼,就会带我去吃,而我每次都摇头。不是故乡的烧饼,虽然他们味道也还不错。C君孜孜不倦地寻觅了很久。
有一天,在报纸上看到,某大学后门有一个烧饼摊,据说烧饼很好吃,坊间传闻,老板凭借烧饼买房买车,出入的是宝马云云。
C君兴高采烈地带我去吃。到了饼铺,排着长队,老板和老板娘一边做饼一边闲聊,一听就是来自我的故乡。
熟悉的乡音令我有些激动,心里的期待登时多了些许。看那饼的形状,似乎与平时吃的有些不同,那期待便又多了几分。等拿到手,一口下去,面厚了一些,但,还是不对。
这边C君吃得赞不绝口,问我,这次对了吧。我不说话。他叹口气:你要的烧饼,到底是一种什么味道呢?
自此,寻找故乡烧饼的念头和行动渐渐地少了,我想,我大概是吃不到故乡的味道了。四舍五入的故乡,这烧饼的味道也只能是四舍五入了。
几年过去了。
忽然某一天,发现满大街都是烧饼店。较之以前的一个木桶一个老板,这些铺子看上去象模象样。大小相同的面积,基本类似的装修,上书四个大字,“**烧饼”。烧饼店里除了烧饼,还有小馄饨,敲肉羹,菜饭等几样当地的小吃。
烧饼馄饨我知道,敲肉羹我以前也没吃到过啊。问过老板才知道,敲肉羹以前都是当地农村人在自己家里做,一般过年才会有。
难怪,父母都不是当地人,即便是旅居于此地多年,当地农家的美食,我仍是吃不到的。果然是四舍五入的故乡,我不禁又有些惆怅。
4
说回到烧饼店,这些店是亮堂了很多,里面的桌椅看上去也有乡土特色,品种也丰富了,有辣的不辣的,有肥的有瘦的有肥瘦的。店内的宣传里,把烧饼与轩辕皇帝扯上了关系。
朴素的烧饼,一下子便高大上起来。然而,那又怎样,依旧薄薄的面皮,我没有吃到故乡的烧饼。
我很困惑,为什么不能把面皮做得厚一些呢?这点,很难吗?
除了我生活的城市,父母生活的城市也在一夜之间冒出许多烧饼店,烧饼馄饨的标配甚至风靡一时。朋友带我去吃,号称是该城市最好吃的烧饼。多年的经验,我已不抱期待。
果然,薄薄的面皮,如我想象中的一样。后来,我和朋友们就烧饼的口味,尤其是面皮的厚薄进行了一番大讨论。
她们的意见是,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口味,现代的烧饼已经进行了改良,当地人也只承认现在的口味,而故乡的烧饼的味道,她们不喜欢。
我固执地认为,口味是可以引导的,迎合当地人而改变口味的说法,并不能够说服我。
因为外面遍地开花的烧饼,我回家和父母妹妹讨论过烧饼的问题。他们也觉得,现在的烧饼不好,没有以前的味道。至于到底哪里不好,除了面皮薄,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里不是他们的故乡,记忆终究是遥远了。
5
今年,我有个偶然的机会,回到我的故乡,离开整整二十年的故乡。下车,看着这个小镇,有些茫然,恍惚间,我怀疑自己是否在这里生活过。好在,第一眼就看到了烧饼铺子。
路边的烧饼摊,依稀还有当年的模样,那个圆柱形的木桶,那个系着围裙的烤烧饼的师傅。
我要了一个烧饼,师傅麻利地做了起来。我等着,约摸有五六分钟,我觉得时间有点久,因为现在外面
在卖的烧饼,通常一分钟就能到手。烧饼出炉,它终于唤起我儿时所有的关于烧饼的印象。
它的模样是胖胖的,面很厚,因为涂了黄油,表面的焦黄有点发亮,特别诱人,一口下去略有点酥但并不十分脆,是有点弹性的,不多的肥肉颗颗分明,更多的是梅干菜的香味。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味道!
现在,我终于能够确切地说出故乡的烧饼和现代烧饼的不同。第一是面的不同,前者厚后者薄;
第二里面的肉不同,前者是剁的所以颗颗分明,后者是用绞肉机绞的所以全部粘连在一起;
第三也是关于肉的,前者以梅干菜为主肉为辅,后者以肉为主梅干菜为辅;
第四是有无黄油的差别。这四点,足以让现代烧饼的味道远远偏离原来的轨迹,愈行愈远。
6
电光火石间,我突然明白了烧饼面皮改变的原因。面薄,迅速缩短了烤烧饼的时间,大大加快了卖饼的速度,原来五分钟一个饼,现在只需一分钟一个饼。完全是因为经济效益,与口味引导无关。
后来又打听到,原来当地政府成立了烧饼办,烧饼委员会,把烧饼作为当地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所以烧饼店在外面遍地开花。
烧饼是可以作为一条产业链的,烧饼烤炉的制作,面粉加工,人员就业,梅干菜生产,等等等等,催生了一系列行业。如今,烧饼行业果然风生水起,大有第二个“沙县”之势。
无论如何,我吃到了故乡的烧饼。可是,也许,我只能在这里,吃到故乡的烧饼。
离开故乡,回到我生活的城市,再看那些烧饼,突然觉得他们很可怜。离开故乡,他们的肉体和灵魂,都不再是原来的味道。
那么我呢,对于这个故乡,除了烧饼,我究竟有多少关于他的记忆?幼年与父母旅居于此,当地的风物甚至未能全部了解便又离开,没有机会讲当地的方言,我已渐渐忘却。
离开之后我没有梦到过他,也没有隐隐的怀念;那里没有我的亲人朋友,我甚至没有回去看他的理由…….
遍地开花的烧饼,终究是不能承载我那没有故乡的乡愁。
作者:花叶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