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记得第一次做梦的年龄?
你是否记得第一次梦中的故事?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人在睡眠时,脑细胞在放松状态下,受到微弱刺激引起的活动,从而引发梦境。
而早在100多年前,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发现,梦中隐含着许多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去表达,甚至意识到的欲望和情绪。这些内容经过梦的加工之后,会以扭曲变形的方式体现在梦中。
于是他提出梦是无意识欲望伪装的满足,强烈的本我冲动被排除在意识之外时,并没有消失,尽管这些冲动的真实本质被强大的自我所压抑,但它们通常以一种伪装或改变的方式表达出来。
他说梦是进入无意识的桥梁,也把梦称作通往无意识的捷径。他感觉无意识的欲望影响着梦中的内容,同时,在无意识和意识之间,仿佛有一种审查的机制,在筛选和修饰着梦的内容,由此,他提出了无意识地形说,就是我们熟知的“冰山理论”。
意识:是指一个人在当下能够觉察到的感受和想法,意识的内容不断变化。
前意识:指你可以调集无数的想法到意识中,于是大量可再现的信息构成了前意识。同时前意识就像一个大门的守卫,不准无意识中猛烈的欲望侵入到意识中。
无意识:是对意识构成威胁而必须压抑的记忆和情绪内容,是不能直接被接触或靠注意就能觉察的。但可能在梦、口误中泄露出来,也可以通过自由联想、移情分析等技术来发现。
无意识是一个卧室,意识是一个客厅,而前意识是连接客厅和卧室的走廊的房间门,我们很多在卧室里做的事情,是不会在客厅里面展现的。
弗洛伊德认为梦为本我冲动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人的很多无意识意念和愿望都是以象征方式表现的。因为在清醒时,这些无意识愿望很难公开表达,它们一直被压抑。
他区分了显性梦境和隐性梦境,梦借助凝缩,移植,象征,润饰的工作形式,表现为显梦到隐梦的化妆过程。
凝缩联系着隐喻,指的是在梦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或形象,被复合成一个符号或形象,然后这一个复合的符号或形象显示在梦中,以代替很多的符号或形象。
有人曾做梦被人追杀,做梦者梦到一个人想要追杀他,但这只是显梦,是梦的表象,而在隐梦中,那个追杀他的人可能是很多人的复合,比如领导、父母或者配偶等,他对这些人都有模糊不清的感情,但最终只能以一个单独的形象显现出来,这就是梦的凝缩,也是一种隐喻。
我们经常在电影里见过这样的场景:男女主人公上演床戏的时候,镜头就会开始切换,让观众看到两颗水滴的融合,或者看到开汽水瓶和火山爆发的画面,这就是用另一个事物的代替那个事物,就是隐喻。
移植联系着转喻,指的是意义从一个符号转移到另一个符号的过程。
有人曾做梦感到焦虑,做梦者被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事惹得焦虑不堪,然而这个焦虑不堪却只是作为另一个功能在运作,就是为了让他避免面对那个真正严重的问题,他的确因为某事焦虑,但不是因为那个无足轻重的小事,这个焦虑只反映了局部,这就是梦的移植,也是一种转喻。
我们也常在电影里见过这样的场景:敌我双方对决战场的情节,镜头就会开始切换,让观众看到不断燃烧的火焰和士兵的头盔等,这就是用事物的局部指代那个整体事物,就是转喻。
除了凝缩和移植之外,还有另外两种工作机制:象征和润饰。
如瓶子和罐子等具有空间的物体都象征女性生殖器,而雨伞和树干等长条形的物体都象征男性生殖器,当然其具体的象征意义还是要根据做梦者个人历史所决定的,这些象征意义并不具有绝对普遍性。而润饰则是把前面三者的工作给变得连贯合理起来,让其显得符号象征系统的规则。
总之,隐喻和转喻是无意识的两大规则,这个规则分别对应着梦的凝缩和移植,其次梦的机制还有象征和润饰。
那为什么显性梦境我们回想起来是瞎拼乱凑的呢?
因为梦是先于语言符号出现的经验,再去对应大脑中所存储的感觉刺激。也就是说,大脑中有一些经验出现,而这些经验,选取已有的感觉刺激当作表达的素材,梦的工作就是在用这些表达素材,去言说这些原始经验的过程。换句话来说,就是你做梦的时候,必定会梦到原来经历的事件,但经验本身已经被用在其他的符号去言说了。这些原始的经验被称作隐梦,而形成的看似胡言乱语的言说呢,就是显梦。
所以梦的结构也就是无意识的结构,它就像语言一样,无意识的内容我们虽然意识不到,但我们可以透过转换成语言的内容,去间接的接触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内容和神经症的症状,以及口误失言,其实是一个机制产生的内容,它们都是无意识欲望,被扭曲变形后的表达,精神分析师都可以利用自由联想、释梦等技术,将被压抑进无意识中的内容意识化,从而消除被视为症状的这种扭曲的表达。
不过,探究无意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因为无意识有着巨大的魔力,给人无所适从的神秘,虽然有关无意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无意识究竟是怎样一种心理状态的问题。
或许无意识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探寻无意识就是探寻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