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又回来了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它生活在海里,每隔一年就会来到陆地上。年兽非常凶猛,喜欢吃人,尤其是喜欢吞噬人们的财物。每当除夕之夜,年兽就会从海中跃出,跑到村庄里捣乱。
为了驱赶年兽,人们发现年兽害怕红色的东西,于是开始贴红色的春联和窗花;还发现年兽害怕响亮的声音,于是开始放鞭炮、敲锣打鼓。此外,人们还准备了丰富的食物,希望能够贿赂年兽,让它不要伤害人类。
可是,自疫情以来,“年兽”似乎跟商量好了似的,家家户户都显得安静下来,人们也不再聚在一起走门串户拜大年了。大年初一的大街冷冷清清,有的人家可能是怕“年兽”失信吧,只是孤零零地在大门上贴起了对联。
今年,疫情的阴霾已然消散,春日的阳光洒满大地,人们的精神状态正逐步恢复。除夕那天,我封好红包,采购了年货,回到农村除旧布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路上车水马龙,预示着新的一年将是充满欢庆与吉祥的。
躺在农村的大炕上,儿时的记忆如开闸之水般奔涌而出。在儿时,睡觉前是需要温被的,也就是早早地将被子卷起一个筒。母亲则会把玻璃瓶灌满热水,放在被子中间和被子脚的地方各一个。半小时后,我们便一丝不挂地钻进被窝,被窝里温度适中,热水瓶微微发烫,那种温暖让人一生难忘。有时热水瓶的盖子松了,水便会流进被子里,孩子们早晨起床后边闻味边思索:“我的尿怎么没有味道呢?”
今年除夕之夜,我家的大火炕热得足以对腰部进行理疗。我提前温好了被子,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热水袋,小心翼翼地塞进了被窝里,然而却再也找不回儿时的那份温暖与感觉。我不断地打着喷嚏,迅速钻进了被窝,仰面躺下,努力地把被子盖得严严实实。尽管火炕烧得滚热,但室内的空气却如同从冰箱里冒出的冷气一般,让人感到丝丝寒意。不过这样也好,它成功地帮我改掉了睡前刷抖音的习惯。
早晨五点多钟,村里的大街小巷鞭炮齐鸣,我兴奋地想,丢失四年的“年味”又回来了?明明昨天小区的喇叭还在不断地广播:过年禁止放炮,违者必究。然而今天,村里的鞭炮声却此起彼伏,仿佛在与小区喇叭的禁令唱反调。据说今年对鞭炮的治理是直接切断源头,禁止售卖。若非有熟人介绍,还真难以购得。看来我们村里的人们总能找到应对之法,真是路子野得很。
按照疫情前的传统,早晨六点,天色微亮,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欢声笑语地挨家挨户拜年。随后,家族成员们不论男女老少,都身着新衣,走街串巷,为村里的大街小巷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通常会集体前往长辈或同辈的家中拜年,一进门就会用“叔叔、大爷”等称呼致以新年的祝福:“过年好!”对方也会热情地回应:“过年好,来抽烟,吃糖。”若家中有小孩,老人们通常会抓一把糖递给他们,孩子们满心欢喜地接过糖果,小心翼翼地放进兜里,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下一户人家。
记得疫情前的某个大年初一,我也身在农村。当时夜色正浓,我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唤醒。近处的鞭炮声声如炸雷,而远处的炮声则像开水沸腾般咕噜作响。我侧耳倾听这喜庆的声音,思绪万千,回忆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间,天色渐亮,突然耳边传来孩子们的喧闹声和拜年的问候声。我急忙坐起身来,却发现孩童们已经欢天喜地地进了屋。我略感尴尬,只好重新躺下。随后,家族的长辈们也陆续到来,让我都有些不好意思,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今年我汲取了教训,在鞭炮声中,我摸黑起床,赶紧烧水煮饺子。然而,等到八点多了,仍未见有人走进我家的院子。父亲说,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注重享受生活了,因此不再早起拜年。那些仍然勤快的人,现在都在忙于大棚里的工作,他们早早起床去大棚里干活,忙完后再来互相串门。八点半时,村里开始热闹起来。人们见面问好的词语也变得更加丰富了,除了传统的“过年好”外,又增加了一句“起得真早啊”。看来,早起,也成了大家称赞的行为了。
招待了几拨客人后,我和弟弟两家也走出大门,见到人就热情地打招呼:“XX,过年好!”或者“起得挺早啊!”妻子则比我们更用心,每次见到人都会像个孩子似的先退后一步,然后问我:“这个人我应该怎么称呼?”我便告诉她:“这个人应该喊你舅佬,那位老人应该喊你婶子。”于是,妻子便得意地走到前面,很享受地等待别人向她问好。在这个村子里,辈分观念非常强烈,绝对不能乱。有时候,一些年纪很大但辈分较小的人,看到小孩子也得称呼对方为“爷爷”,这常常让小孩子感到不知所措,甚至飞奔向母亲,喊道:“妈妈,妈妈,那位爷爷叫我大爷!”
我们一起走进了一户户长辈的家里,我震惊地发现,四年的时光已经让他们老去了许多。有的已经耳聋眼花,有的已经步履蹒跚,有的腰已弯得几乎成了90度。短短的四年,这个小村子的人们仿佛一下子被岁月催老了。我依稀还记得他们曾经的强壮和固执,还记得他们健康的音容笑貌。时光真的不等人啊。
串门时,大家诉说着一年的辛苦,也诉说着过年的疲惫,谈论着过年风俗的变化。就这样,对于过年这一中国农村文化,我们一边批判着,一边坚守着。但孩子们却不再坚守,作为零零后的他们,是任性的一代。初一的早晨,邻居的儿媳妇从城里赶来,带着羊肉卷和方便面,她就想吃火锅和方便面。她婆婆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啊?你不吃饺子了?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这也能改?”她已经辛辛苦苦包好了三顿的饺子,但你还得依着孩子不是!看来,能遵守北方农村过年风俗的,我们可能是最后一代了。将来这些风俗,也许只能像一些少数的民俗一样,成为旅游表演的项目。
实际上,春节不仅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成就,更是一年辛勤劳作后的丰收庆典。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人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丰收的喜悦,将过去的困苦和尘埃一并扫除,迎接崭新的一年。同时,春节也是人们祈求来年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重要时刻。通过各种传统习俗和仪式,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传承,将农耕文明的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人们不忘初心,珍惜劳动成果,感恩生活。如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工业文明必将于古老的农耕文明深度融合,催生出更加灿烂的新文明,而春节,这一传统的农耕节日,也将继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