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江头自浣纱
文/霞客
今晨读了王维的《洛阳女儿行》,开始读来不知所云,一头雾水,反复阅读了不下十遍,想思考明白这首诗到底想表达什么。结果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是想表达这两个字: 命运。也忽然明白,为什么很多诗文主旨高深莫测,要让人冥思苦想一番,才能有所领悟,而不是大白话听一遍就一望到底。因为经过冥思苦想,而后恍然大悟,才能感觉到那种微妙之处,才能令人激动不已,从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说写的是“命运”?“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绘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整首诗几乎全文都在极力铺排渲染“洛阳女儿”的奢华生活,也就是富贵命运。然而结尾一句,却笔锋陡转,以“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戛然而止。两相对照,鲜明而迥异的命运便凸显在读者面前。同样是女儿,甚至越女西施比洛阳女儿更美艳绝伦,但是命运女神没有眷顾她的时候,却只能“贫贱江头自浣纱”,且无人关注,无人怜悯。
为何单举西施?因为西施是最能体现女子为命运所推动的女性代表。等到命运女神一旦眷顾于她,她就和杨贵妃一般,“一朝选在君王侧”了。而且她比杨贵妃更可悲,因为杨贵妃好歹得到了唐明皇的真爱,而她不过是沦作了一件男人们的政治礼物。而她最后是否和范蠡荡舟五湖,安度余生,也是云山雾罩,不为人知了。
201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