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不知不觉已交三鼓。]

‘贾琏’护送‘林黛玉’去往扬州探父之疾,已走了些时日,‘王熙凤’自是挂念又兼无聊,每晚与平儿闲聊打发时间,‘拥炉倦绣’之态亦是又懒又闲之意。两人又因冬日天寒亦是早早于薰被中睡下,仍在谈‘贾琏’之行程该到何处之事,亦可见心中挂念之浓。于此心此念中,便不知不觉中到了是夜之三更夜半。

[平儿已睡熟了。凤姐方觉星眼微蒙,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婶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夜色已深,‘平儿’自由自睡得深沉,而‘王熙凤’心思重些,不免半梦半醒又将要睡沉之际,‘秦可卿’即来梦里相见。这‘秦可卿托梦’之大关键处便将上演。

《红楼梦》既然以"梦"为名,则少不了这以"梦"为书,而雪芹用‘梦’以成书中环节更是又多又妙,如‘幻梦’:第一回之‘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之一环节,又如‘梦游’:第五回之‘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之大篇幅,还如‘托梦’:此处‘秦可卿’托梦‘王熙凤’一大章节,后更有‘对梦’如:第五十六回‘贾宝玉’梦识‘甄宝玉’,也还有‘隐梦’如:元妃托梦等(见元春判词中: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等等诸多梦境之用于《红楼梦》。

于《红楼梦》全书中大大小小之梦境于前八十回内就有二十个之多,但是在这些梦境中,有些梦是为以梦为谶,有些则出某事之隐喻,而有些则地位十分之重,是为书中之大关键,甚至是全书之总体框架核心。一如第五回之"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便是其书总框架。而此处之‘秦可卿’托梦‘王熙凤’则是书中极具纲领要旨之大关键。待徐而看来,正是:一入红楼梦未醒,再进红楼梦已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接昨日而叙! ‘贾琏’之才能往往被忽视。试想一下,如若是以‘贾琏’之人们心目中之总体形象来评价,其一味天天吃喝玩乐...
    流一盏灯阅读 239评论 2 5
  • 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为侬,眉梢上青烟缥缈之黛,昨日还是我亲手描画;为侬,曾渥暖过指环冰凉之玉,...
    流一盏灯阅读 439评论 2 12
  • 以惯常对《红楼梦》之理解,将雪芹写人物之时用一种常规思维方式加以分析,便是雪芹以主次排序而著写人物。 那么则会导致...
    流一盏灯阅读 286评论 0 5
  • 封建礼乐制度源起于‘周’,孔子所要之是在于"克己复礼",原本为恢复‘周礼’,亦是适应于春秋战国时代信奉儒家的士人之...
    流一盏灯阅读 232评论 1 9
  • 素手拈花一笑过,红颜知己暖心柔。 暗香飘落春风去,多少相思化雨留。 作者王永豪(注:新韵)
    王永豪阅读 813评论 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