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天:第17章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第18章如何让直觉性预测更恰当有效?
在第17章,作者提出把不可避免的随机波动与因果解释联系起来是不对的,而“生活给予我们的反馈常常违背常量”。作者通过对高尔夫选手成绩的预测提出了“回归平均值”的预测模式。高尔顿发现并命名了“回归平均值”现象,1886年他在著作《《在遗传的身长中向中等身长的回归》中写到“子代向平均值的回归与母本高矮的差异是成比例的。”作者对高尔顿的发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不亚于发现万有引力)。回归效应导致的误导性因果事件是很常见的,如“体育画报的诅咒”。联想到我们的社会,某明星代言的广告产品部分已经停产以及某主持人的访谈对象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等等,这在网上似乎是很常见。作者用体重与弹钢琴的例子说明两个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两个值共同相对比重,这个值 在0与1之间浮动。)高尔顿用多年时间才确定相关性与回归性只是从不同视角对同一概念作出的解释,只要两个数值之间的相关度不高就会出现回归平均值的情况。当然,用回归性来解释往往更通俗也便有说服力。同样的,回归效应也出现在民事或是刑事审判中,并可以用来解释回归的一方往往容易 输掉官司。系统1在某种程度上总是会对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但系统2对相关与回归的关系理解却很困难,回归关系只可以用来解释现象,却无法找出其中原因,因此,很显然我们常对回归效应作出错误的因果关系解释。
第18章,承接前章对回归效应的理解,作者提出“回归的概念从来就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需要付出努力才能抑制直觉性预测偏见。对预测判断的来源,作者总结了两个方面:分析得来和直觉与系统1参与。某些专业领域的预测是受分析与直觉共同影响的:由信息与问题引起联想记忆的大量激活,然后自我反馈,最后才选定最有连贯性的合理的方案。对朱莉平均绩点的预测实验,受试者并没有将对未来的预测与对当前信息的估测很好的区别开来,预测与估测相匹配,这也证明了替代的存在,这个过程自然忽略了应该回到平均值上来。运用强度匹配将预测替换为估测,无法解决预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而是容易产生直觉性预测方向的偏差。我们需要对直觉性预测的偏见进行修正,作者总结了四个步骤:确定基准线,直觉性预测,关联性估测,形成最后预测。虽然这个以直觉为基础的预测并没完全消除直觉的影响,但消弱了直觉的作用,从而可以回归到平均值上来。当证据与预测之间联系相当紧密时,我们就可以充分相信我们的直觉性预测的准确性,也就不需要进行很大的调整。作者又举例说明对于可能性来表示的预测也是可以类同于以一个数值范围的预测。过程也相差不多,通过修正后的预测步骤是可以消弱直觉性预测过于自信与过于极端 的情况,这个纠正的过程是系统2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实现的,无偏见适度的预测对于理性的人来说不是特别的问题,将这种无偏见直觉预测用在风投对于公司业绩的预测方面是很有用的。两个教授候选人的实验中,眼见为实与小数定律均有体现:小样本更容易产生极端信息,这样便会更有理由回归平均值,此时,我的预测便与我们的直觉相反,系统2纠正直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便需要付出努力去克服直觉,或许我们会认为这其实是个简单的过程:只要与我们一眼选择的相反就可以,是很容易实现的。但背后的机制却涉及很多,两个系统均有参与,且这种与直觉相反的选择未必会让我们产生愉悦之感。
这两章最主要的内容是回归效应,从高尔顿的遗传领域到心理到经济行业,回归平均值都体现的淋漓尽致,看清、理顺、擅用回归效应,才能对与我们有关的事件进行无偏见直觉性预测,对我们生活也会更有指导意义!
2018.4.6